在2025年東亞杯的賽場上,國足0-2負于日本隊,這場比賽引發(fā)了各界廣泛關注,代理主帥久爾杰維奇賽后提及的“新亮點”,更是成為輿論討論的焦點。
從比賽實際情況來看,久爾杰維奇所強調(diào)的“新亮點”確實存在。此次國足以“00后”為陣容主力框架,多達14名年輕球員登上賽場,像18歲的王鈺棟、19歲的蒯紀聞等新星首次在成人國家隊亮相。他們在面對強大的日本隊時,毫不畏懼,展現(xiàn)出了技術勇氣。同時,戰(zhàn)術執(zhí)行力的初步建立也值得肯定。與首戰(zhàn)0-3負于韓國隊相比,此役國足主動變陣,在局部逼搶和陣型維持上,國足做得比首戰(zhàn)更加出色。而且球員們的精神斗志顯著提升,防守紀律性相較于去年世預賽0-7慘敗日本時,有了明顯的改善。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這些“新亮點”背后,還存在諸多爭議與客觀差距。日本隊此次參賽以J聯(lián)賽球員為主,無旅歐球員,被稱為“三隊”,即便如此,國足全場控球率僅38%,射門8-17大幅落后,且連續(xù)兩場被對手首次射正即丟球,這暴露出球隊在實力上的巨大鴻溝。輿論對此也呈現(xiàn)兩極分化的態(tài)勢,肯定者認為年輕化陣容需要時間磨合,控球率較首戰(zhàn)有所提升已屬不易;質疑者則尖銳地批評“亮點”只是自我安慰,國足全主力面對日韓替補仍一球難進,所謂的進步根本站不住腳。
久爾杰維奇作為代理主帥的特殊性,也為國足帶來了深層問題。他是首位明確不會轉正的洋帥代理,執(zhí)教U20國青時戰(zhàn)績平庸,足協(xié)僅因其熟悉年輕球員而讓他應急帶隊。這種過渡角色定位,可能導致球員缺乏在未來主帥面前證明自己的動力,進而影響比賽投入度。此外,足協(xié)選帥標準混亂,教練團隊臨時拼湊,未納入呼聲高的本土教練,戰(zhàn)術磨合時間極短,這些都嚴重阻礙了球隊的發(fā)展。
國足在東亞杯的征程還在繼續(xù),真正的考驗是7月15日對陣中國香港隊。若再失利,“亮點”將成為眾矢之的。而國足的長遠發(fā)展,仍取決于9月新帥人選能否建立起可持續(xù)的體系。在重建的道路上,國足既需看到希望,更要直面挑戰(zhàn),穩(wěn)步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