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蘇的清晨,被一頓堪稱“史詩級”的手抓飯喚醒。
我們慕名尋至“品豐抓飯”,
點了一份豪華版。
當那座由羊腿、羊排、羊碎肉堆疊而成的“肉山”端上桌時,
我們便知,此行無憾了。
這與前幾日所嘗之味,截然不同。
米粒依舊油潤金黃,
但那股羊肉的鮮醇之氣,
卻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肉香、油香、米香、胡蘿卜的清甜,
所有味道被完美地鎖在每一粒米中,
層層遞進,濃郁而不失平衡。
羊腿酥爛脫骨,羊排肥腴焦香,羊碎肉則提供了最純粹的肉味。
如此大的分量,幾乎是一整天的食量,
我卻在飽餐之后,絲毫未覺油膩,
只余滿口余香與深深的滿足。
這便是頂級食材與高超技藝的完美結合,
是草原饋贈與匠心烹調的巔峰之作。
帶著這份極致的味蕾記憶,
我們驅車前往玉湖。
這已是入疆以來遇見的又一神圣湖泊,
卻依舊能帶來全新的震撼。
若說賽里木湖的藍是深邃的、寶石般的,
那玉湖的藍,
則是一種更加明媚、更加清透的、仿佛能照進人心底的碧藍。
在燦爛的陽光下,它藍得如此不真實,
仿佛上天直接將最純粹的藍色盡數傾倒于此。
我們沿自駕公路環湖一周,
從不同角度欣賞著它的多面之美,
而后便下了山,駛入一條更深邃的自駕線路。
這條路,地圖上竟未曾標示。
越往里開,人煙越是稀少,
前方的車輛紛紛掉頭折返,
或許是畏懼于沒有導航的未知。
而我,憑著一股莫名的膽氣,
決定繼續向這片秘境深處探尋。
路上的風景,奇異而生動。
先是遇見玉湖的源頭河,
清澈的河水一路伴行,延伸至山谷深處。
再往前,則闖入了一片“羊群的王國”。
數以百計的羊,浩浩蕩蕩地占據著公路,
它們扭動著豐腴的“蜜桃臀”,
不緊不慢地走著“模特步”,
我們亦不催促,索性停車,
欣賞這場生動有趣的“草原時裝秀”。
繼續前行,大地又變成了土撥鼠的樂園。
這些外表萌萌的小生靈
(切記,遠觀即可,它們是鼠疫的潛在傳播者),
不時從洞穴中探出頭來,好奇地張望,
又倏忽消失,
為這片寂靜的土地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跨過淺灘,車輪駛入了山區的森林。
陽光透過濃密的樹冠,在林間投下斑駁的光影,
空氣中彌漫著松針與泥土的清香。
車行于此,仿佛駛入了一個綠色的隧道,
外界的喧囂被完全隔絕,
唯有引擎的低吼與內心的寧靜。
這種感覺,既是探險的刺激,又是歸隱的安詳。
駛出森林,幾番轉角,
雪山的一角毫無征兆地闖入視野。
我們一路開到無路可走,天空竟飄起了細密的冰雹雨。
夏日的雨,奔騰的河,靜謐的林,圣潔的雪,
四種截然不同的元素,
在此刻,于這片無人之境,
自然地交融成一幅動人心魄的畫卷。
我們掉頭回轉。
歸途中,山間起了嵐。
這一刻,我心中豁然開朗。
我們常將霧、霾、嵐、煙、云混為一談,
其實它們大有不同。
霧與霾,多是塵埃水汽的懸浮,質地沉重;
煙,是燃燒之物;
云,則是高空氣流的杰作。
而“嵐”,卻是山本身的生命氣息。
它是山中地氣受熱蒸騰,
直接從山體內部氤氳而出,
是山巒的呼吸,
是它與外界天地交互吐納的產物。
我凝神細觀,發現不同山體的“嵐”亦有不同。
石塊構成的山,其嵐氣清冽而硬朗;
林木蔥郁的山,其嵐氣則溫潤而柔和。
這一刻,山不再是冰冷的巖石聚合體,
它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巨靈,
它在呼吸,在吐納云煙,在與天地對話。
我猛然想起古籍中的記載。
古代高明的相地之士,
甚至能通過觀察山嵐的色澤、形態,
來判斷山下是否藏有金玉礦脈,
或是有龍脈潛行。
這并非迷信,
而是基于長期觀察的經驗總結,
是一種“觀氣”的絕技。
這個頓悟,是此次旅途中最意外、也最深刻的收獲。
回程路上,我不再急于趕路,
而是時時停車,
靜靜地欣賞著那些自山谷、自山腰、自山巔升騰而起的山嵐。
它們或如輕紗,或如飛絮,或如奔馬,變幻萬千,儀態萬方。
那一刻,我仿佛聽懂了山的語言。
聯系方式
可掃下面二維碼添加我為好友。
歡迎咨詢
添加老師微信
獲取更多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