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文化方面,在繼北京中軸線、中國春節申遺成功后,我們又迎來一個了好消息。
2025年7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一消息振奮人心,也讓“西夏陵”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而在此之前很多年,很多人已經習慣稱之為“西夏王陵”,但如今面向世界,為什么以“西夏陵”定名?
表面上看,在歷史上,漢族政權不承認少數民族政權稱帝,認為只有皇帝的墓才能稱“陵”,其他只能稱“王”,所以之前“西夏陵”被稱為“西夏王陵”。現如今,各民族更加平等,少數民族在某些方面更有優越性,稱“西夏陵”就是一種客觀“對應”。
實際上,從尊重歷史的角度來看,“西夏陵”的稱謂還是更符合史實。因為,自1227年蒙古滅夏后,西夏歷史長期被主流史書邊緣化。《遼史》《宋史》立傳記載,唯《元史》未設夏傳,導致其文明近乎被遺忘。
夏朝,是華夏文明的濫觴。黨項人李元昊于公元1038年建立又一次稱“夏”,可謂氣度不凡。
史稱的“西夏”,在其存在的近190年里,李元昊雖授命大臣野利仁榮仿借漢字創造了西夏文字,且在國內以皇帝自居,但從北宋政權與西夏的關系來看,北宋始終將西夏看作自己統治下的一部分。
北宋朝廷多次封賜黨項首領,如贈太師、追封夏王、授予定難軍節度使等,皆以內臣身份封賜,臣屬關系是北宋處理與西夏關系的基本原則。
宋廷給西夏的詔書中提到“朕臨制四海,廓地萬里,西夏之土,世以為胙”,從未賜封或者承認黨項首領為夏國皇帝。
1038年元昊上書宋廷請求“許以兩郊之地,冊為南面之君”并自稱皇帝后,引發了宋夏軍事沖突,最終西夏還是臣服于北宋。
在宋遼“澶淵之盟”后,西夏與宋、遼之間的臣屬關系更加確定,西夏若對外稱帝會加劇與宋、遼的矛盾,破壞當時的天下秩序格局,只能接受稱臣現實。
因此,以“王陵”或“帝陵”稱呼西夏統治者的墓葬并不準確,而“西夏陵”的稱謂更為客觀中性,如實反映了這段復雜的歷史關系。
以今天的視角,從文化遺產構成的完整性來說,“西夏陵”涵蓋的范圍更廣,超越了此前狹義的所謂“西夏王陵”那9座西夏統治者陵墓的范圍。
在申遺的過程中,“西夏陵”還包含了近200座陪葬墓。這些陪葬墓的墓主人身份多為王公大臣,分布在整個陵區東部和南部。并且,在陵中,還存在建筑遺址、磚瓦窯等。
也就是說,整個陵區是由陵主墓、陪葬墓和其他各類遺址共同構成。因而,“西夏陵”則能全面涵蓋。
此前無論是官方文件還是媒體報道中,“西夏王陵”和“西夏陵”的名稱表述確實較為混亂。但在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需要一個能夠精準反映遺產價值和內涵的名稱。
早在2012年10月,西夏陵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在后續的申報過程中,都是以此為名的。
現在,“西夏陵”這一稱謂既符合歷史事實,又能完整涵蓋遺產構成,有助于向世界清晰地表達這一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重要性,避免因名稱歧義導致外界對其價值的誤解。
“西夏陵”所展現的西夏文化,不僅例證著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魅力,也是“西夏”追隨中華先祖、仰望中華上下五千年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心路見證。
“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后,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60 項,超越意大利(54項)、西班牙(47項)等傳統遺產大國,成為全球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體現出中華文明應該的世界價值和地位。
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幾千年文明沒有中斷、具有海量考古及歷史記載的國家,要真正論起文化遺產,無誰能及。
但是,目前中國所申請到的世界文化遺產與中國的文化歷史、大國地位等還十分不匹配,一些本該屬于我們的遺產被惡意搶注,一些文化遺產遭遇了外部政治干預或不公平競爭,確實令人扼腕嘆息。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我們更應該在世界文化遺產標準體系完善和建立上體現中國主導力量,讓具有高級文明、文化形態的中國成為“評委”中的“評委”,讓更多能真正代表人類的世界文化遺產脫穎而出。
更為重要的是,要對現有的世界文化遺產進行類別、形態上更清晰的界定,防止大、小文化遺產“輕重不一”類比排列,避免一些國家,“大”的申請了,又在細分科目上作文章,讓“小”的遺產又申請,甚至“亂燉亂燴”。
特別是要加強動態管理,關注最新的考古研究、社會輿論等,對問題較大的遺產進行考評,以正本清源。
要堅決剔除有些國家以“剽竊”“盜取”“偽造”“搶注”等手段申報成功的世界文化遺產,以及在兼顧全球文化多樣、多元、地區分布等情況下,適時清理一些品質和水準還不高的,曾經以各種方式“混進來”的世界文化遺產。
所以講,民族復興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文化復興。文化復興,我們要走的路也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時刻緊跟、甚至適度超前,在國力持續上升和國際影響力擴增中,加快做好應該做好的中華文化大事,為祖先正名,為華夏永續傳唱不朽。
解筱文:戰略學者。主評時政、文化、商業、鐵路。微信公眾號:評論員解筱文(zgmjp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