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癌癥,尤其是胃印戒細胞癌,曾因其侵襲性強、早期易轉移等特點被認為預后較差,讓很多人談之色變。但醫學在進步,個體的抗癌故事也在不斷書寫著生命的韌性——2016 年,60歲的何國惠阿姨被確診為胃印戒細胞癌,至今已近 9 年。
何阿姨是典型的 “操心命”,也是因為這種原因,“胃病”也是她很多年的老毛病了。2016年10月左右,何阿姨突然出現了胃脹的毛病,感覺全身都沒有力氣,前往當地縣醫院檢查,醫生告知是“不典型增生”,開了一些藥就回家了。
可這個藥吃了快1個月了,胃脹和乏力的毛病沒有一點改善。女兒得知后立刻將母親接到鄭州。2016年11月14日,前往鄭州市人民醫院進行胃鏡檢查后,病理確診:胃印戒細胞癌。
何阿姨的反應出乎意料地平靜。“我是無所謂,該玩玩該吃吃。我看那天他們說話都瞞著我,回家都哭了。什么病,我心里知道,我無所謂,心里沒壓力。”一家人告訴何阿姨是胃潰瘍,但她自己心里清楚。
談到當時的求醫經歷,女兒回憶道:“當時我們去省腫瘤醫院、省人民醫院、鄭大五附院....全部都去過了,掛了得有十幾個號了,全是讓做手術的,而且說最多活8個月!”但一家人卻拒絕了進行手術,“我們找了一個熟悉的西醫主任,他給我們說這個病做了手術可能會走的更快,做了效果可能還不如不做,做完還不如現在,意思是讓俺媽‘該吃吃該喝喝’保守治療。”難道就眼睜睜看著母親被病魔吞噬?那段時間,女兒的心像在油鍋里煎。
就在確診后十來天,轉機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2016年11月17日,女兒接到了大舅的電話:“當時俺大舅給我打電話,他說他們同事的老公是肺癌,在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一直喝著中藥,效果可好,讓我趕緊去鄭州找袁院長。”
女兒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收拾好母親的病歷。第二天一早,11月18日,母女倆就出現在袁希福老中醫的診室里。那時的何阿姨,虛弱得站都站不穩,吃不下飯,后背疼痛難忍。了解病情后,袁老面色凝重:胃印戒細胞癌惡性程度高,發展迅猛,預后確實差,治療難度極大,如果能配合西醫治療,還是盡量試試。
然而,早已在西醫那里碰壁、又親耳聽過醫生“保守”建議的何阿姨一家,這次異常堅定:“我們就吃中藥,保守治療。”她們最初的期望很簡單:減輕痛苦,讓母親少受點罪。
誰也沒想到,這盡力一試,竟穩住了局面,一走就是9年......
2016年12月5日,服藥后不久,女兒就替母親來復診,言語間帶著驚喜:“身上有勁兒了,打嗝也輕了,以前老心慌、站不住,現在心不慌了,好多了!”希望被點燃,便再未熄滅。
何阿姨堅持服藥,身體一天天硬朗起來。2019年12月9日,母女倆再次來到醫院,何阿姨精神矍鑠,聲音洪亮:“健康的很!在家里挑水、澆菜園子,前陣子還去河里淘沙,掙了萬把塊錢呢!” 那個曾被預言只有8個月的人,重新扛起了生活的擔子。
2021年12月13日,何阿姨安然邁過了5年這個重要的門檻。她樂呵呵地告訴袁老:“在家帶倆孫子,每天能走二里路送他們上學!今年又去撈沙子了,掙了七千!”熟悉的體力勞動,成了她生命力最樸實的注腳。后續的2023年2月,她依舊取藥鞏固。到了2024年4月26日,何阿姨受邀參加了“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龍年中國行”活動,與袁希福院長一同漫步在開封的古韻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