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譚偉婷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杰
在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旁,小茹裙褂設計工作室的新址落成。作為廣東十佳服裝設計師、釘金繡裙褂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設計工作室主理人的唐志茹,每天一身寬松素衣、頂著純天然的“爆炸頭”,靜坐在木質工作臺前飛針走線,一坐往往就超過8小時。出身于廣州刺繡世家的她,5歲開始跟隨父母學習釘金繡裙褂制作手藝,12歲便能獨立完成整套裙褂制作。看似漫長的40年,在這位“80后”眼中卻宛如蜜糖般甜蜜——“能夠一輩子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我感到無比幸福。”唐志茹笑著說。
媽媽反對的“金燦燦”被她繡成金獎“褂皇”
“媽媽,我想學刺繡。”小時候,唐志茹就對這種刻在服裝上的“金燦燦”一見鐘情。但那時候的她,還不知道非遺,更不知道手藝人的路有多難走。“我記得媽媽一開始是強烈反對的。”唐志茹回憶說,小時候的自己不知道哪里來的倔勁兒,硬是把學習釘金繡裙褂制作手藝的權利給爭取下來了。直至小唐志茹在12歲時獨立完成了整套裙褂制作,媽媽才終于點頭認可。
唐志茹在制作釘金繡裙褂。
2002年,唐志茹從服裝設計專業畢業,“小茹裙褂”品牌誕生。同為刺繡世家出身的丈夫鄧啟榮,成了她的事業拍檔以及知音人。2015年,釘金繡裙褂制作技藝成功申請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唐志茹成為釘金繡裙褂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22年,釘金繡裙褂制作技藝入選廣東第八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小茹裙褂”為品牌,廣州茹意衣品服飾有限公司是保護單位。在這期間,唐志茹帶領著她工作室的伙伴,多次參加國家、省、市等比賽,作品多次獲獎。
唐志茹告訴記者,其實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是在家里的工作坊制衣,在廣州老城區沒有店鋪。后來因為客戶希望能到實體店近距離感受成品,所以才開了一家只有9平方米的小店。“花都區這家工作室,我們買下來了。”距離家里大概10分鐘腳程,沿路聞著花香,唐志茹每天都會在這里待上超過12小時,時而趕工,時而創作。唐志茹認為,手藝人的“功夫”是需要日積月累、千錘百煉的,正所謂“勤有功”。
釘金繡裙褂,繡有龍鳳、蝙蝠等具有美好寓意的圖案。
在別人看來,“小茹裙褂”似乎一帆風順。但唐志茹坦言,這一路走來能堅守至今,完全是因為對兒時夢想的執著。“在工作室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夫妻倆一邊啃著面包,一邊抱著一歲不到的女兒,一邊等著還不知道會不會來的訂單。”在唐志茹的記憶中,那時的自己再辛苦也不曾想過放棄,每天依然堅持“練功”,沉浸在飛針走線的“低頭快樂”當中,“我們的鎮店之寶‘褂皇’就是這樣誕生的。”唐志茹在工作室里指著櫥窗說——一套以金銀線繡成的修身版型改良裙褂套裝,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
2015年,唐志茹夫妻共同制作的作品“褂皇”獲得“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一天最多繡20小時 只為那一刻的驚艷
“作為嶺南地區婚嫁的傳統禮服,一件裙褂需要經過16道工序才能完成。”唐志茹說,從圖案一比一畫在紙樣上,再把圖案復印到膠板,再用手工一針針于膠板上打孔,再通過特制粉漿把膠板上的圖案復印至布料,再由繡娘繡制,經過剪裁、車縫、釘珠角等工序。一件裙褂的繡制通常由一人完成。
“一件常規裙褂至少需要三個月到一年才能完工,相當于一個師傅每天需要工作10至12小時。”唐志茹笑言,她自己最高紀錄是一天繡制時長為20小時,堪稱“瘋狂狀態”,如今回憶起來,她還是感到無比快樂,“因為客人拿到成品后認可的那一刻,感覺一切都值了。”唐志茹說。據記者在“小茹裙褂”工作室現場所見,改良后的釘金繡裙褂增加了很多新的刺繡圖案,不僅有傳統的龍鳳、蝙蝠、牡丹、連理枝等,唐志茹還創新加入了石榴、玫瑰、錦鯉等備受年輕人青睞的吉祥寓意元素。
談起與丈夫鄧啟榮的緣分,唐志茹認為,裙褂也是“紅娘”之一。
“我們的工作臺面不大,很多時候我繡完左邊,輪到他來繡右邊。”在“小茹裙褂”工作室一樓的工作臺上,小小方寸間擺放著尚未完工的半成品,也流轉著唐志茹夫妻倆細水長流的浪漫日常。
“別人的娛樂可能在美食、旅行或者遛狗,但我們更特別一些,多了‘比針法’。”唐志茹笑著告訴記者,“褂皇”可以說是夫妻倆近年比較滿意的合力作品。“在保留傳統古典針法的基礎上,我們對裙褂的整體也進行了迭代創新,除了在版型上做得更修身,也嘗試以更符合現代審美的金銀配色來替代紅黑配色,讓風格變得更年輕、更日常。”在唐志茹看來,更強的可穿性,能讓矜貴的服裝變得更有親和力,也能更好地傳承下去。
據了解,裙褂的緞料稱為“地”,按“地”被刺繡覆蓋的程度排序,僅繡釘金圖案的裙褂稱為“疏地”,刺繡更密集的裙褂叫“錦地”,而將“地”繡滿圖案的為“全密地”。根據刺繡面積大小,裙褂可分為小五福、中五福、大五福、褂后、褂皇等五種。金銀線密度覆蓋從50%至99%不等。其中,“褂皇”是釘金繡裙褂中工藝最為富麗堂皇的繡品,手繡密度達99%乃至100%,渾身上下被精美的刺繡覆蓋,熠熠生輝。
把年輕人引入傳統中 望中國手藝揚名海外
“當靈感枯竭時,我往往就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點杯咖啡看著人來人往的大街,徹底發呆。”唐志茹說。
2007年,唐志茹就開始教授徒弟,致力于原創作品及釘金繡裙褂制作技藝的傳承工作。“女兒從8歲開始也成了其中一名學員。”唐志茹說,傳統手工藝能夠走多遠,有賴于當下有多少年輕的血液走進來,共同交流創作,傳承古今,保留古典工藝的核心,開拓更多潛力市場。
“未來,希望把我們的傳統手藝帶到全世界去。”作為廣東紡織服裝非遺推廣大使,唐志茹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加入這項技藝的傳承中,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培養出更多的釘金繡裙褂技藝的人才。
“有些客人甚至為自己的孩子預訂制作裙褂緞料,等長大后再根據個人意愿縫制成衣。”在唐志茹看來,這些都是能與時代同步同頻的瞬間,正如工作室二樓的“裙褂藏品”一樣——有著經年累月的歷史痕跡。唐志茹堅信,這不僅是非遺技藝傳承下來的底氣,也是手工藝人不被遺忘的勛章。
來源:廣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