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清盤就像股票退市一樣成常態化了,這很正常,前幾年基金行情好的時候,持續出現大規模基金發行現象,而且計劃一個月發行完成的基金開售就可能秒完。
以至于基金發行還得限量,那些百萬甚至千萬申購的基民被限制到50萬或10萬,有的已運行的基金還有限制到1千甚至1百的,可想之前基金其火爆程度。
市場上一度出現多只千億規模的基金,新基金發行規模很多上百億的,感覺隨便一只基金都不愁發行。新能源、醫藥、半導體、大消費或此類混合型基金成了搶手貨。
的確高峰時期,這類型基金出現了持續盈利狀態,基民由于興奮過頭也忘記了風險,追高再追高,最后千元股百元股等高價股集體下跌,而這些股票大多是基金拉上去。
股票持續下跌,基金也就會跟著下跌,很多基金從盈利到保本,最后到虧損,一年兩年甚至三年的虧,不少基民出現虧超50%的現象,之前他們中不少是盈利50%或以上的。
虧了補倉,結果越虧越多,最終部分基民忍受不了長期下跌的折騰,無論虧多少都選擇了一鍵清倉操作。贖回又持續下跌,造成基金規模越來越小,因此清盤的基金也就越來越多。
今年已有138只基金清盤,6月之前清盤基金129只,7月才到13號又出現了9只基金清盤,規模小于5千萬的隨時有清盤的可能。
去年清盤基金超過300只,創歷年清盤新高?,F在還有超1600只基金面臨清盤,不少基金經理也面臨無基金管理的困境,離職、退出行業的基金經理也越來越多,那幾年如果是一個明星基金經理、或金牛獎基金經理其獎金和薪酬可以高達上億。
去年和前年部分基金公司限制了基金經理的最高薪酬比如年5百萬或3百萬。曾幾何時基金經理就是高薪水的象征,他們薪酬高但也為基金公司掙了不少收益,一般頭部基金公司營收都在百億以上,凈利潤30億到80元不等。
這是在給了基金經理薪酬和公司一切開支后的純收益。到現在沒出現基金公司虧損的現象,只要旗下有基金,那么不論基金凈值漲跌基金經理和公司都是躺贏。
同時基金公司還可以利用基金市值配置新股,這也是躺贏。曾經基金公司還可以把自己旗下的基金持倉、借出去通過轉融通賺取收益,也有基金經理聯合私募和上市公司股東做市值管理以及老鼠倉盈利。
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有多種盈利方式,而基民只有基金凈值上漲一種盈利方式。目前市場上還有不少基金虧50%或60%的,以下這只長線基金已成立10年,但發行時進去的基民已經虧了68%。
還有一只新能源混合型基金成立快四年了,就是基金發行高峰時段,那些排隊才得以進去的基民已經虧超59%;還有一只成立10年的醫療基金已虧62%,數不勝數,這類基金近幾年太多了。
基金到目前為止傷了很多基民的心,即使基金已不斷在改進,比如降低管理費,改進發行方式,或與收益掛鉤等,但新基金發行仍不太理想。未來路還長,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但基金好像已不太適應了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