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上個月的月底去了一趟湖北,特意抽了一天時間去參觀省博。除了赫赫有名的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以外,聞名已久的“明梁莊王墓-鄭和時代的瑰寶”展覽,也是必打卡地點。
梁莊王墓位于鐘祥市,地宮保存完整,出土文物共計五千余件,其中有大量的金銀珠寶,數量僅次于明神宗朱翊鈞的陵寢:定陵。那么這位梁莊王是何許人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梁莊王墓-鄭和時代的瑰寶
母妃殉葬:性子懦弱的緣來
朱瞻垍,生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六月十七日,仁宗朱高熾第九子,生母恭肅貴妃郭氏,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封為梁王。
郭氏,大明開國元勛武定侯郭英的孫女。身為靖難戰爭期間碩果僅存的老將,郭英與燕庶人朱棣血戰了三年。在朱棣篡位之后,郭英雖然明面上沒有受到清算,但他死后武定侯的爵位卻沒能傳承下來。
郭貴妃與仁宗劇照
為了重振家族雄風,郭家將郭氏送入皇太子朱高熾的東宮之中,做了一個側妃,并且接連生下三個兒子:朱瞻塏、朱瞻垍、朱瞻埏。朱棣駕崩后,朱高熾即位,封郭氏為貴妃,其弟郭玹襲封武定侯,此外朱瞻塏封滕王、朱瞻垍封梁王、朱瞻埏封衛王。
咨爾郭氏,毓自勛閥,選嬪春宮。柔順靖恭,齊莊靜一。致恭夙夜,予有雞鳴儆戒之資。宜升褕翟之榮,以冠軒龍之貳。特封爾為貴妃。—《明仁宗實錄卷五》
此時十四歲的朱瞻垍應該正處于人生最幸福的時刻,母妃受寵,父皇疼愛,生活無憂無慮。可惜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仁宗突然駕崩。當年六月,皇太子朱瞻基即位。
郭貴妃劇照
然而對于梁王來說,噩夢才剛剛開始。明初有殉葬的惡習,皇后則擁有選擇權。結果同為勛貴之后,沒有子嗣的張敬妃(英國公張輔之女)幸免遇難,生育三子的郭貴妃卻被逼殉葬。對此后世之人:萬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舉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沈德符在其所著的《萬歷野獲編》中,暗戳戳地表達了自己的懷疑對象:張皇后。
況貴妃所出,有滕懷王、梁莊王、衛恭王三朱邸,在例不當殉。豈銜上恩,自裁以從天上耶?又上未崩前之兩月,曾封張氏為敬妃,為榮國忠顯王之孫,今太師英國公輔之女,冊文中贊美甚備,亦不從殉,蓋以乃祖父勛舊特恩也。是時六宮止以貴妃為極貴,下中宮一等。《萬歷野獲編·補遺卷一》
到了八月份,郭貴妃的長子,梁王的兄長滕王朱瞻塏突然去世,年僅十七歲,謚曰懷。
張皇后劇照
短短三個月時間內,父親、母親、兄長接連去世,無疑對梁王的人生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我們可以想象,為了活命,此后的朱瞻垍會有多么的謹小慎微,他在史書中備受詬病的懦弱性子,應該就在這個階段養成。
之國安陸:被下人欺負到頭上
也許是為了對郭貴妃之死做出補償,新天子宣宗朱瞻基給了梁王這個弟弟一些特殊待遇:“宣德初,詔鄭、越、襄、荊、淮五王歲給鈔五萬貫,惟梁倍之。”
在平定了漢王朱高煦之亂,廢黜了包藏禍心的晉王朱濟熿,收繳了趙王朱高燧的護衛之后,朝局總算安穩下來,在京諸王之國的時機也已經成熟。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八月,包括梁王在內的五位親王各自之國,其中朱瞻垍的封國是湖廣安陸州(今湖北鐘祥)。其他四位親王的王府,都由所在衛所州治改建。但朱瞻垍的王府,則是郢靖王所留下的郢王府。
明代親王府復原建筑
朱棟,開國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為郢王,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之國安陸州,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去世,終年二十七歲,謚曰靖,無嗣國除。
我們要注意一點,郢靖王所謂的無嗣,指的是沒有兒子,實際上他還留下了三個女兒,并且一直居住在郢王府內。現在為了弟弟就藩,宣宗特意下旨讓郢靖王宮眷移居南京舊內。
先是,上謂侍臣曰:“郢靖王無嗣,其宮眷尚留安陸,國中無主。朕欲移寘南京舊內,庶供給皆便,于義何如?”侍臣對曰:“此陛下親親之仁,處置當矣。”—《明宣宗實錄卷五十一》
宣宗朱瞻基劇照
說起來郢靖王和梁王的關系很近,除了他本人按輩分是叔祖以外,郢靖王妃郭氏還是梁王生母恭肅貴妃的姑母。只不過現在人走茶涼,郢靖王的三個女兒遷居南京,郢府故莊宅田園及安陸護衛官軍所遺房屋、田土,也被宣宗一股腦全賞賜給了梁王。
- 宦官逞兇
承奉司,明代王府內管理本府宦官的機構,掌事宦官稱承奉,秩正六品,和皇帝身邊的司禮監太監地位相仿。換句話說,親王和承奉之間,是標準的主仆關系。
然而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正月,宣宗皇帝卻突然下旨,命梁王將承奉孔勤械送赴京,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金累絲鑲寶石青玉鏤雙鸞鳥牡丹簪
按照史書的記載,孔勤性子“狠傲”,對梁王侮慢無禮,甚至到了破口大罵的程度。有一次因為一件瑣事,孔勤竟然一腳踢翻梁王所坐的“胡床”,朱瞻垍驚慌失措,不但一路逃回臥室,還打算拔刀自殺。
宣宗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勃然大怒,派人去安陸捉拿孔勤,未曾想梁王居然還上疏為此人求情。朱瞻基都快氣笑了,當然這個弟弟如此無能的表現,皇帝其實內心也很滿意。只不過事關皇家威嚴,宣宗這才下旨讓梁王親自安排將孔勤送來北京治罪。
上諭行在兵部臣曰:“梁王,朕親弟。為下人侮辱,理應罪之,而王反為救解。此必同類小人迫脅王為此奏。”遂遣敕戒王勿聽群小之言,朝廷自有處置。—《明宣宗實錄卷七十五》
雖然走了一個孔勤,但新來的承奉阮劉同樣不是省油的燈。在宣宗駕崩,英宗朱祁鎮在位的正統年間,梁王的輩分從皇帝的弟弟漲到了叔父,但依然在王府內被阮劉給拿捏得死死的。
明代親王墳園
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的時候,郢靖王守墳內使王順赴京喊冤,稱阮劉不顧體統,搶掠墳園內的牡丹花、獸頭、飛仙、海馬等物。
按照《大明律》,不要說親王墳園,就連普通百姓墓地內的樹木都不可以砍伐。阮劉不但肆意妄為,還脅迫梁王上奏朝廷,稱王順“輕慢”親王。好在就連小皇帝也清楚自己這位叔父的性子,派人查清事實之后,給梁王寫了一封信,讓他對阮劉嚴加懲治。
朕惟祖宗律令,伐他人墳內樹木者皆有罪。況郢靖王為國至親,墳園之物豈可毀傷?阮劉等皆不可恕,叔可自行究治,庶警其余。—《明英宗實錄卷三十五》
英宗朱祁鎮劇照
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正月二十四日,梁王朱瞻垍去世,終年三十歲,謚曰莊,謚法“履正志和”曰“莊”。
梁莊王身后事
和叔祖郢靖王一樣,梁莊王也沒有兒子只有女兒,因而梁國除封。不過并無子嗣的梁莊王繼妃魏氏,卻沒有被要求殉葬。
梁莊王元妃紀氏,婚后一年便不幸去世,葬于北京。魏氏,襄陽縣民魏亨之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冊為梁王繼妃,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去世。
魏氏冊封金冊
朱瞻垍共二女,朝廷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封其長女為新寧郡主、次女為寧遠郡主。兩位郡主的生母張氏則封為梁莊王夫人,賜誥命以掌府事。從史書的記載來看,新寧郡主在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去世。寧遠郡主去世時間不詳,其子張瀾一直由外祖母張氏撫養。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張氏去世后,朝廷將梁王府的資財分給張瀾兩成,讓他負責外祖父梁莊王墳園的祭祀工作。
丁卯,戶部臣言:“梁莊王女寧遠郡主男張瀾奏父母繼故,賴莊王夫人撫養。今夫人又故,革去祿米,別無貲產仰給,且無以承莊王之祀。乞以承奉司收貯王薨之后夫人所得祿米,及所貯租課銀給賜十一,使得生息以奉王祀。”事下覆奏,命府中所貯銀物,其以十二給之。—《明憲宗實錄卷二百八》
安陸梁王府“僻在城西,地形卑洼”,朱瞻垍在世之時以其“朽弊”,曾上奏請求遷址,被大侄子英宗皇帝婉拒,只同意稍加修理。
鐘祥興王府遺跡
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年九月,朝廷下旨在衛輝府(今河南衛輝)修建興王府。但由于“衛輝瘠洼,河水泛濫”,經過興王本人的奏請,其封國改成了安陸州。興王朱祐杬,憲宗朱見深第四子。
對于上文所說的梁王府位置劣勢,朱祐杬深以為然,故而興王府改遷到“城之正中”。建成近百年的梁王府(前郢王府)也就此拆除,主要建筑原料被用來修建興王府。
- 梁莊王墓出土瑰寶
本文開頭說過,梁莊王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的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等寶石原料均來自東南亞,間接證實了鄭和下西洋的真實性。
金鑲寶石白玉鏤空云龍冠頂
金鑲寶石白玉鏤空云龍冠頂:冠頂由金質橢圓形喇叭狀底座和白玉鏤空龍紋頂飾組成,覆蓮瓣面上現存寶石7顆。其中頂部鑲嵌一塊鏤空玉龍,底部鑲兩顆紅寶石、兩顆藍寶石、兩顆黑色寶石和一顆綠松石。
金鑲寶石帽頂:由五重瓣的黃金質地蓮花底座,和橄欖形無色藍寶石頂飾組成。金蓮花底座現存寶石10顆,座頂端鑲有一顆約200克拉的無色藍寶石,是目前考古發現最大的藍寶石。
此外繼妃魏氏的冊封金冊實物,親王定親禮物“金五十兩”實物,無不填補了此前對明代歷史研究的空白。
金五十兩
結語:父皇、母妃和兄長的相繼離世,來自于嫡母仁宗皇后張氏,甚至長兄宣宗朱瞻基的壓力,讓梁王在此后的日子里一直活得無比卑微。曾經兩度監國的仁宗次子鄭王朱瞻埈,到了封國以后敢于無法無天,是因為知道自己庶出的身份無法形成威脅,可以一定程度上自污而不會引起猜忌。
但是梁王不一樣,身為郭貴妃三個兒子中唯一就藩的親王,而且舅舅武定侯郭玹還是一位實權勛貴,他又怎敢不小心翼翼呢?史書對梁王的評價很不錯:“資度英偉,好學不倦”,但他的內心是孤獨的。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五哥襄王朱瞻墡由長沙改遷襄陽,途經安陸之時,兄弟二人見了一面。梁王痛哭失聲,大為失態,又何嘗不是一種情緒的宣泄。
襄王瞻墡自長沙徙襄陽,道安陸,與瞻垍留連不忍去。瀕別,瞻垍慟曰:“兄弟不復更相見,奈何!”左右皆泣下。—《明史卷一百十九·列傳第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