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
更是一個嶄新的序章
不僅是一次技術與媒介的集中展示
更是一場關于未來藝術形態的深度思辨
7月12日
中國首個
聚焦未來媒體藝術生態的學術性展覽
光舟遂航:首屆金雞湖未來媒體藝術展
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精彩啟幕
展覽由蘇州工業園區文體旅游局指導
蘇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主辦
蘇州金雞湖美術館承辦
知名策展人管懷賓、陳南汐精心策劃
作為中國首個
聚焦數字原生代藝術實踐的學術展覽
展覽匯聚
全國十二所頂尖藝術院校的
43件(組)前沿創作
涵蓋實驗藝術、跨媒體藝術等
多個學科方向
運用算法生成、虛擬現實等
多種媒介方式
這些經遴選的作品,有的借助腦機接口、區塊鏈等技術解構主客二分,質疑虛擬世界相關問題;有的直面技術時代人類存在的悖論。青年藝術家們通過作品叩問技術倫理、人工智能等全球議題,呈現出新生代的“未來媒體藝術宣言”:拒絕被歸類為單純科技或者媒體的產物,而是通過獨特的藝術表達和前瞻性視野,重新思索多元媒介表達屬性的創造力。
“未來媒體藝術”以數字技術
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
和增強現實(AR)等前沿科技為支撐
融合傳統藝術形式與跨學科創新
正以其獨特的表達和前瞻的視野
重新定義藝術的邊界
此次參展的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十二所院校的碩博群體作品,彰顯了當代青年藝術家的獨特表達與前瞻視野,承載著重塑藝術表達范式和人類感知方式的使命,也體現了全國各大美院在該領域培育出的杰出青年才俊為當代藝術注入的動力。
此次展覽的參展作品涵蓋實驗藝術
跨媒體藝術、科技藝術
雕塑與公共藝術
藝術與空間等多個學科方向
涉及從算法生成、虛擬現實
人機交互、人工智能
到空間多媒體裝置、實驗影像等
多種媒介方式的作品
參展作品亮點紛呈,如陳文華的影像裝置《穿越草王山》探討數字時代人類感知邊界;馮潤德的AI影像《第一次接觸》重構人類文明與外星接觸想象;冷培雯的《家庭記憶影像 AI 修復館》搭建代際情感與數字技術橋梁;聶士昌的機械裝置作品融合傳統符號與科技語言,探討文明循環與演進等。這些作品展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敘事與想象。
“光舟遂航”不僅是一場展覽
更是一次對城市空間的觀念介入
“光舟”隱喻藝術
在數字時代技術湍流中的破界前行
“遂航”體現表達范式的破界創新
展覽呈現了青年一代對傳統表達范式的突破、對技術倫理的價值選擇等,讓藝術成為打開新視野的窗口。
金雞湖美術館作為當地文化地標,以開放姿態支持新生代藝術。蘇州工業園區憑借多元的生態、文化等吸引青年投身發展。此次展覽吸引青年藝術家齊聚,使環金雞湖兩岸成為“無界美術館”,未來有望孵化更多青年藝術家,成為文藝繁榮新業態的土壤和公眾與城市共情的人文對話場域。
展覽期間
主辦方將策劃學術論壇
公共教育活動和藝術沙龍等
促進藝術家、學者與觀眾的交流
為公眾提供了解未來媒體藝術的機會
通過本次展覽
觀眾得以
窺見未來媒體藝術發展的新圖景
見證新一代藝術家
個體表達與公共價值的共振
2025年7月12日—10月12日
來蘇州·金雞湖美術館
共同感受未來媒體藝術
帶來的驚喜與啟示!
來源:蘇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