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耳鳴不止、牙齦腫痛
眼睛干澀、鼻干出血……
體內臟腑有火
身體會發出哪些信號?
五臟有火,看五官就知道!
這份“滅火”小妙招,幫你“清火”↓
五臟“熱氣”不同
“實火”與“虛火”有何區別
夏季室內外溫差較大,飲食不節,喜食辛辣油膩食品,加之作息紊亂,導致人體容易出現陰陽失衡、內火旺盛、“五臟上火”的癥狀。
中醫分為心火、肝火、肺火、胃火、腎火等,不同部位的上火,有不同的去火方式。首先明確哪個部位上火,再選擇正確的去火方法才能起到降火的作用。
實火:多因外邪或飲食積滯引發,起病急、癥狀重;
虛火:多因陰虛導致,起病緩、癥狀輕(如腎火多為虛火)。
若自行調理3天仍無緩解,或癥狀反復發作,建議及時就醫,避免因“滅火”不當損傷正氣。
心火:看嘴
口舌生瘡 心煩難眠
舌尖或口腔反復起潰瘍、生瘡,或牙齦輕微紅腫疼痛;常伴隨心煩意亂、失眠多夢、小便短赤(顏色深黃),炎熱的夏季更容易出現這些情況。
心火旺盛,可適當多吃性寒而味苦的食物。吃苦瓜、喝綠豆湯都能起到降心火的作用。同時,蒲公英、馬齒莧等苦味野菜也是不錯的選擇。
推薦蓮子心泡水。心火多因情緒焦慮、熬夜耗神所致,可取蓮子心3~5克,搭配少量淡竹葉,用溫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杯即可。
除了飲食調節,人體手部還自帶“滅火器”——神門穴,具有安定心神、降心火的功效。
此外,八段錦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可以促進心腎相交、增強心肺功能,也能起到降心火的作用。每天堅持2~3組,輕松降心火。戳視頻,掌握動作要點↓↓
胃火:看牙
牙齦腫痛 口臭便干
牙齦紅腫疼痛甚至出血,晨起口臭明顯;常伴大便干結、小便黃赤,或口中泛酸、食欲亢進。
推薦蒲公英泡水。胃火多因嗜食辛辣、飲酒過度引發,可選用蒲公英10~15克,搭配少量金銀花,沸水沖泡后燜5分鐘飲用。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者(易腹瀉)需減少用量。不宜食用茴香、韭菜、羊肉、熏烤肉腸、奶酪漢堡等。
此外,按揉厲兌穴和內庭穴這2個胃火“滅火器”,也有利于胃火清瀉。
肝火:看眼
目赤腫痛 急躁失眠
眼睛發紅、干澀或分泌物增多(眼屎變黃);情緒易急躁,夜間失眠多夢,甚至脅肋部(肋骨兩側)脹痛。
肝火過旺的人,不宜吃辛辣、腥味及過膩過酸、煎炸食品,如羊肉、海蝦、荔枝、榴蓮、花椒等,以免“火上澆油”。
調整情志、穩定情緒,保持心情舒暢,有助于調節肝火。睡眠不夠或睡眠質量不高,也會造成肝火上升。
推薦菊花泡水。取杭白菊5~8朵,搭配枸杞3~5粒,用沸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
此外,不妨試試人體腳部自帶的2個“滅火器”——太沖穴和行間穴。每天按揉太沖穴和行間穴10次,每次1分鐘,可有效平瀉肝火。
肺火:看鼻
鼻燥出血 咳黃痰涕
鼻尖或鼻翼發紅、干燥脫皮,或頻繁流鼻血;咳嗽時痰黃黏稠,鼻涕色黃量多,常伴咽喉干痛、口渴喜冷飲。
推薦魚腥草泡水。肺火多因天氣干燥、吸煙或長期處于空調房引發,可選用魚腥草10克,搭配桔梗5克,沸水沖泡后代茶飲。若咳嗽嚴重,可加少量枇杷葉。
如何預防肺火?不妨試試這兩招!
按壓少商穴,輕掐大拇指指甲蓋一端,緩解嗓子疼痛,讓呼吸更順暢;代茶飲清肺火,玄參、桔梗、甘草各3克,沖泡即可清肺火。
腎火:看耳
耳鳴腰酸 潮熱盜汗
耳內鳴響(蟬鳴樣或嗡嗡聲)、聽力下降;常伴腰膝酸軟、夜間睡覺出汗(潮熱盜汗)、手足心發熱。
推薦桑葚茯苓代茶飲,取桑葚、茯苓各4克,泡水飲用即可。腎火多為“虛火”(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桑葚滋補腎陰,茯苓補腎補脾,可以幫助腎火排出體外。需要注意的是,虛寒體質、易手腳冰涼者、糖尿病患者慎用。
此外,飲食上注意少吃一些調料較重的食物,適當食用核桃仁、松子、榛子等堅果,能起到補腎、潤下的作用,即使吃多了也不容易產生火熱的現象。
小提示:按揉涌泉穴和太溪穴,也能起到補腎、去腎火的作用。
夏季高溫炎熱
快把這份“清火攻略”
轉發給“ 相親相愛一家人”~
一起健康度夏
來源/央視一套微信公眾號綜合《生活圈》
編輯/劉世康
審簽/王慧瑩
監制/喬虹
轉發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