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孟晚舟在溫哥華機場因美國的針對,無理由被拘押1028天,四年后,米蘭的機場,那場以“司法”為名的霸權鬧劇再次上演。
美國揮動“長臂管轄”的權杖,以多項莫須有的罪名,將中國工程師的蜜月之旅變成牢獄之災,妄圖阻止中國科技突圍的腳步。
此次被逮捕的工程師是誰?這次鬧劇又會如何解決?
漏洞百出的“司法鬧劇”
歷史總是以一種令人憤怒的方式重演,幾年前孟晚舟在加拿大被無理拘押的陰影還未消散,如今相似的劇情在意大利米蘭再度上演。
當地時間2025年7月3日,上海積塔半導體公司的IT經理徐澤偉和新婚妻子滿心歡喜地抵達米蘭馬爾彭薩機場,準備開啟甜蜜的蜜月之旅。
然而,三名身著制服的意大利警員突然穿過人群,徑直走到他面前,一邊出示印著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徽章的逮捕令,一邊拿出冰冷的手銬將其圍住。
一句“根據美國司法互助請求,我們需要將你拘留。”打破了這對夫妻浪漫的假期,讓美國的丑惡心思和霸權行徑昭然若揭。
美國司法部聲稱,徐澤偉是黑客組織“Silk Typhoon”的核心成員,涉嫌在2020年新冠疫苗研發期間,對多家美國藥企發動網絡攻擊,竊取疫苗配方數據等。
所以,美方以徐澤偉涉嫌計算機欺詐、身份盜竊等九項重罪,將其密令逮捕,最高可判處80年監禁。
但這一說法漏洞百出,因為徐澤偉所在的上海積塔半導體公司,其主營業務是車規級功率芯片與模擬電路,日常接觸的是晶圓生產數據而非病毒基因序列。
八竿子打不著的工作內容,怎么會竊取美方的醫學機密,真是說謊話不打草稿,為了打壓制裁中國,毫無底線,毫無臉面。
更可笑的是,美方所謂的“關鍵證據”,就只是一個據稱與黑客活動有關聯的郵箱賬號,以及一份匿名者提供的“聊天記錄截圖”,毫無說服力。
對此,徐澤偉聲稱,2020年3月,他在上海地鐵11號線遺失過一部手機,里面包含身份證照片的云相冊曾被非法登錄;
同時,其意大利辯護律師在聽證會上犀利指出:“美方連最基本的攻擊時間戳、IP地址溯源記錄都無法提供,而所謂的“關聯郵箱”在2019年就已注銷。
至此,美方所聲稱的罪名,無一有效證據支撐,就像2018年孟晚舟事件一樣,僅憑一些模糊不清的線索就定罪,令人作嘔。
此鬧劇,與四年前溫哥華機場的場景幾乎復刻:同樣是第三國配合美國執法,同樣是以“莫須有”的罪名實施拘押,同樣瞄準中國科技企業的核心人才。
2018年孟晚舟被加拿大扣押時,美國指控其“違反伊朗制裁”,但證據僅是匯豐銀行一份被篡改的內部文件。
如今,他們針對徐澤偉的指控,不過是把“金融違規”的劇本換成了“網絡攻擊”,本質都是將司法工具化,為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編織的羅網。
結局早已注定
孟晚舟案當時撕開了美國“科技新冷戰”的野心,如今徐澤偉事件,更是美國打壓中國高科技人才的又一惡劣行徑。
相似的“霸權鬧劇”,令人無語,不禁讓人想起,相關業內人員說的那句話,“他們無法在技術競爭中擊敗我們,就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
不得不說,他們道破了真相,據悉,徐澤偉所在的積塔半導體企業,實現了車規級IGBT芯片的量產突破,已具備打破國際壟斷的基礎條件。
加之其他相關企業的進步,直接導致近兩年英飛凌、安森美等美國半導體巨頭在華營收下滑18%,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美方的利益。
且中國的科技還在不斷進步,美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便更加焦急擔憂,所以便時不時找機會,上演一出以“司法”為名的霸權。
從5G到半導體,從企業高管到技術工程師,美國打壓的名單在不斷拉長,手段卻始終如一,令人作嘔。
用莫須有的罪名制造恐慌,用第三國的土地作為博弈的棋盤,妄圖用強權阻斷中國科技突圍的腳步。
只是這一次,世界早已看清這套把戲的真面目,而中國守護公民權益與科技尊嚴的決心,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
事件發生后,中國駐米蘭總領館在72小時內完成三次領事探視,帶去的降壓藥與換洗衣物里,夾著一張寫著“祖國在你身后”的便簽。
外交部發言人在7月5日的記者會上明確表態:“美方將司法工具政治化,濫用長臂管轄,中方堅決反對并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這種“必要措施”并非空談,因為2021年《反外國制裁法》實施以來,中國已對60余名參與對華遏制的美國官員實施簽證限制。
此次若意大利執意引渡,參與案件的美司法部官員及其家屬可能面臨資產凍結與入境禁令。
此外,國際社會也出面表態,歐盟議會對華關系代表團主席米格爾·馬薩批評“美國將盟友拖入科技冷戰”,反應更顯出美國無理取鬧。
意大利工業家聯合會也發表聲明,稱“擔憂事件影響意中半導體合作”,畢竟該國最大半導體企業意法半導體(STMicro)2024年有34%的營收來自中國市場。
歷史也早已證明,背叛、誣陷、打壓中國的,最終都沒有好下場。
等待正義的裁決
當年加拿大因孟晚舟事件失去了中國肉類市場23%的份額,油菜籽出口量暴跌47%。
如今意大利若重蹈覆轍,從法拉利跑車到帕爾瑪火腿的對華出口都可能遭遇反噬,本可以有著光明的未來,卻非要引火自焚,做出百害而無一利的事。
7月8日,米蘭上訴法院聽證會上,徐澤偉堅稱,他當年從未去過美國,也從未接觸過任何美國藥企的系統,所有基于猜測的指控是對人權的踐踏。
他當庭簽署了《拒絕引渡聲明》,其律師團隊已向歐洲人權法院提交緊急申訴,要求依據《歐洲人權公約》第5條“自由與安全權”釋放當事人。
按照意大利法律,司法部需在7月13日前,就是否啟動引渡程序作出決定。
若同意引渡,徐澤偉可向上訴法院提起最終抗辯,整個司法程序可能持續18至24個月。
讓人高興的是,目前,美方針對徐澤偉所持有的證據鏈并不有效,力量還很薄弱,中國的勝算還是比較大的。
還有就是,目前世界各地的輿論力量,都在中國這邊,可以說,美方的孤立遲早失敗。
故而,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用不了多久,徐澤偉便可以平安回到祖國,和家人團圓,繼續在其領域發光發熱,助力中國科技的進步。
筆者觀點
此次徐澤偉事件,不僅是關乎徐澤偉個人命運的時刻,也是國際社會對美國霸權說“不”的關鍵節點。
從“孟晚舟”到“徐澤偉”,美國為了打壓制裁中國,不惜動用一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所言所行,真是太可笑了。
不過,美國的科技霸權注定是不得人心、難以長久的。
當年,孟晚舟最終平安回國,華為在重重打壓下依然頑強發展,5G技術也慢慢領先世界,麒麟芯片實現突破。
同樣地,這次徐澤偉事件也絕不會以美國的得逞而告終,在強大祖國的支持下,在國際正義力量的聲援下,徐澤偉一定能擺脫困境,平安回家。
而美國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陰謀也必將被徹底粉碎,任何試圖用強權綁架正義的行為,終將在歷史的天平上被判定為徒勞。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