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子友(山東日照)
顧名思義,嵩陽書院以坐落在嵩山之陽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與長沙岳麓書院、廬山白鹿洞書院、商丘雎陽書院,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
嵩陽書院,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名嵩陽寺,為佛教寺院,宋改為嵩陽書院,歷經金、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曾有學田117公頃。
學院以傳播理學著稱。宋代洛陽理學名儒程顥、程頤任主講,在這里創立“二程理學”,世稱“洛陽理學派”,與濂溪學派的周敦頤、關中學派的派的張載、閩中學派的朱熹,并稱“四大學派”和“理學五子”。先后在這里講學的還有司馬光、范仲淹、楊時、朱熹等二十四位名家大儒,成為全國有名的理學之源。
走進書院,感覺與周圍的寺院截然不同。中軸線有五進院落,分教學、生活、祭祀三個區,建筑風格上都是硬山、滾脊、灰瓦,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就年代來講,大部分為清代,也有晚明時期的遺存。
院內有碑廊,陳列有歷代名人碑刻。其中最有名的,有黃庭堅手書,有碑亭,矗立著清乾隆御書的殘碑,還有馮玉祥誓師碑……
漢封“大將軍”柏。
漫步院內,最令人矚目的還是被漢武帝加封為“將軍”的古柏樹“漢封三柏”。其中“三將軍”已毀于明代大火,現存“大將軍”“二將軍”樹齡都在四千年以上,樹皮脫落,老態龍鐘,但仍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其中“二將軍”,由漢武帝封賜于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樹高20余米,樹圍13米,中間已糟朽洞穿,可容數人,并可直身往返。據專家考證,此樹齡已達4500年以上,依然生機旺盛,為我國現存古柏中最古最大的柏樹。
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漢封“二將軍”柏
出大門西側,矗立一座近十米高且碑座、身、冒完整的大唐碑,忍不住駐足觀瞻。邊上一本地人乘機和我閑聊,他說:此碑在唐朝刻成后,因無人能立起來,而先后斬了兩任縣官,第三任上任后為此而訪問深山中的長者,長者說我已年邁土都埋到脖子了,怎么能想出好的辦法?縣官從此話中受到啟發,回衙后用土堆的辦法把碑豎了起來。細看碑文,都是標準的隸書,再看邊上連一塊介紹的標牌都沒看到。
直到整理本篇游時,上網一查,方知這原來是嵩陽書院的鎮院之寶——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刻于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為紀念嵩陽關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李隆基煉丹醫病而立。當朝宰相李林甫撰文,書法家徐浩隸書。碑高9米、80余噸重。是河南現存最大的碑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年文脈,一院相傳。
嵩陽書院,一草一木,盡顯出時代的滄桑;一磚一瓦,訴說著歷史的變遷;璀璨的中華文化,在這里代代相傳。
2015.6.13 游覽
2025.7.10整理于法國普羅旺斯
作者沈子友(心系遠山),山東日照人,1970年入伍,1984年軍轉工,中鐵十四局退休。
編輯: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