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美國一直穩坐全球霸主寶座,俄羅斯被視為其最大的戰略對手。然而,近年來,一個更復雜、更難以對付的挑戰者正在浮現——歐盟。它不像俄羅斯那樣咄咄逼人,卻憑借經濟、科技和軍事潛力,悄然成為美國最棘手的競爭者。
美國最忌憚的對手,往往不是那些揮舞核大棒的國家,而是能在經濟、科技和金融領域與之抗衡的實體。歐盟的經濟規模高達18萬億美元,幾乎與美國(27萬億)和中國(17萬億)并駕齊驅。
更關鍵的是,歐盟掌握著全球金融、高端制造和科技標準的話語權。比如:歐元仍是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挑戰美元霸權;德國工業4.0、法國軍工、荷蘭光刻機等,讓歐盟在關鍵技術領域不依賴美國;
綠色能源轉型上,歐盟走在美國前面,主導全球氣候規則。美國可以靠軍事威懾俄羅斯,但面對歐盟這樣的經濟巨人,制裁和打壓的效果大打折扣。
俄烏戰爭讓歐洲徹底清醒——過度依賴美國保護,代價太大。當美國趁機高價出售天然氣、軍火時,歐洲人終于意識到:“盟友”也是生意人。
于是,歐盟開始加速軍事自主化。德國宣布1000億歐元國防基金,軍費突破GDP 2%;法國推動“歐洲軍”概念,減少對北約依賴;波蘭狂買美韓武器,成歐洲軍備增長最快的國家。
雖然歐洲軍力仍分散在27國,但整合趨勢明顯。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警告:“如果歐盟真的軍事一體化,北約將名存實亡。”
歐盟最讓美國頭疼的,不是硬碰硬,而是用國際規則制約美國。比如:反壟斷罰款:谷歌、蘋果、Meta等美企被歐盟罰了數百億美元;
數字稅:歐盟強硬征收美國科技巨頭的“數字服務稅”;貿易戰:歐盟對美鋼鋁關稅實施對等報復。
美國可以無視俄羅斯的威脅,但無法忽視歐盟的規則戰,因為全球經濟秩序是美國的命脈。
俄羅斯的核彈能讓美國緊張,但歐盟的“組合拳”——經濟、軍事、規則博弈——才是真正能動搖美國霸權的力量。
未來的世界格局,可能不再是“美國VS中俄”,而是“美國VS歐盟”的隱形較量。歐盟不會像冷戰時期的蘇聯那樣直接對抗美國,但它會用更聰明的方式,讓美國“霸權失靈”。
正如法國總統馬克龍所說:“歐洲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這一天,或許比美國預想的來得更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