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血管外科專家、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醫生宣布,集團正式取消人工客服部門,全面啟用自主研發的靜脈曲張AI智能體——VaricoSeek。
來源|看醫界
在傳統醫療服務中,人工客服一直是患者就診前后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隨著AI時代的到來,這一部門或許即將被徹底革新。
近日,著名血管外科專家、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醫生宣布,集團正式取消人工客服部門,全面啟用自主研發的靜脈曲張AI智能體——VaricoSeek。
據介紹,VaricoSeek智能體憑借“24小時全天候靜脈管理、7天無間斷實時支持”的優勢,打破了傳統醫療咨詢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它不僅提供持續、高效的服務,更重要的是,VaricoSeek建立在深厚的專業基礎上,基于血流動力學的原理,提供精準的知識,并嚴格遵循循證醫學的原則。這意味著患者獲得的每一條信息、每一次建議,都具備高度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過去三個月的數據顯示,VaricoSeek的上線帶來了顯著的效率提升。患者不再需要排隊等待人工接待轉接,而是可以直接咨詢VaricoSeek,預約視頻門診,并由醫生本人或專業助理出鏡解答。這一無縫銜接的流程,極大地縮短了患者的等待時間,提升了就醫體驗。
截至目前,VaricoSeek智能體已成功接管超90%以上的咨詢量,并接受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靜脈曲張咨詢,展現出其強大的多語言處理能力和持續進化的學習能力。術后管理方面,患者將被納入專屬隨訪群,由醫生、護士與AI共同提供陪伴式管理。此外,集團還設立了患者委員會,持續收集反饋,利用真實數據推動服務優化和迭代。
張強醫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們的全球使命不只是帶去先進的CHIVA治療靜脈曲張技術,更在于分享一種新的愿景——醫療服務的新模式,而VaricoSeek僅僅是這一創新征程的開始。
擁抱AI是必然趨勢
實際上,張強醫生與AI的結緣遠早于VaricoSeek的誕生。
據報道,早在2024年,在張強醫生帶領下,集團便基于ChatGPT制作了一個AI平臺,用于患者對疾病的搜索、詢問、交互和問答。其中,虛擬Chat助理Emily的“入職”曾引發業內廣泛關注。Emily作為張強醫生集團的虛擬Chat助理,不僅幫助管理日常工作,還在集團的出海項目中扮演“形象代言人”的角色。
談及AI,張強醫生認為,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它不僅僅是提高效率的工具,更是推動醫療公平性、可及性和精準性的關鍵力量。他曾表示,在2023年下半年,他可能還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以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改變了他的想法,甚至認為“AI替代醫生是遲早的事”。
然而,他也強調,AI并非要完全取代醫生,而是作為醫生的得力助手,將醫生從重復性、事務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能夠更專注于診斷、治療和人文關懷。他堅信,未來的醫療將是“人機協作”的模式,AI將賦能醫生,共同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對于AI的未來趨勢,張強醫生預判,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算法的不斷進步,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將更加深入和廣泛。他表示,AI在處理海量醫療數據、識別復雜模式方面的優勢,將有助于發現新的疾病機制、優化治療路徑,甚至加速新藥的研發進程。
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醫療風險和倫理問題是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面臨的最大瓶頸。他認為,在具有高復雜性和個性化的疾病診治中,ChatGPT等AI難以“獨立看病”,可能只承擔其中一小部分工作。然而,他也強調,年輕醫生如果學會駕馭人工智能,短時間內可能會彎道超車,AI將幫助他們快速成長。
AI對醫療行業的影響將是顛覆性的。首先,它將極大地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可及性,尤其是在偏遠地區或醫療資源匱乏的區域,AI智能體可以作為“永不疲倦的醫生”,提供基礎的咨詢和指導。其次,AI將推動醫療服務的個性化和精準化,通過分析患者的基因組數據、生活習慣、病史等,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此外,AI還將促進醫療教育和科研的進步,為醫學生提供更真實的模擬訓練環境,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強大的數據分析工具。
在張強醫生看來,醫療行業正迎來一個由AI驅動的全新時代,擁抱AI是必然趨勢,也是醫療機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AI加持下,醫院或將邁入降本增效新階段
隨著AI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成本的持續降低,人工智能在提升運營效率、控制成本方面擁有巨大潛力。針對VaricoSeek全面取代人工客服的現象,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或將是醫院管理者降本增效的新機遇。
以VaricoSeek為例,它接管了超過90%的咨詢量,這意味著大量的人工客服成本被節約下來。同時,AI的24小時、7天無間斷服務,減少了因等待時間過長而導致的患者流失。此外,AI在數據分析方面的優勢,能夠幫助醫院管理者更精準地預測患者流量、優化醫療流程、提升醫療質量,從而實現精細化管理。
類似的趨勢未來可能會在醫療行業內席卷。可以預見,未來的醫院將是一個高度智能化、數據驅動的運營體系。AI將滲透到醫院管理的各個環節,從前臺的智能導診、分診,到后臺的病案管理、藥品庫存優化,再到臨床的輔助診斷、治療方案推薦,甚至包括醫療設備的智能維護和預警。
(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