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中國汽車論壇上,廣汽董事長馮興亞說,廣汽要打好“用戶需求”、“產品價值”和“用戶體驗”三大戰役。歸根到底,廣汽已經意識到,中國市場已經進入存量市場階段,沒有增量用戶的情況下,如果閉門造車,想當然的認為,只要降價就賣得出去,這個前提已經不存在了。小米YU7的20萬輛情緒價值訂單已經證明,在存量市場階段,只有堅持“爆款思維”,才能活下來,并且越活越好。
無論小米空調、小米電視還是小米汽車,小米進入各品類市場,都不是在增量市場階段,反而都要等到存量競爭階段才會進入。比如當年有團隊找雷軍要造小米品牌兩輪電動車,雷軍否定了這個動議。第一,那個市場已經有雅迪、愛瑪、臺鈴三巨頭出現;第二,兩輪電動車市場還處于市場增長期,并沒有進入存量博弈階段。但汽車市場不同,第一,全國還有幾十家整車企業,誰的規模也不足以左右市場需求。第二,汽車已經開始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幾乎所有車企都受不住增量市場的誘惑,普遍是多生孩子會打架的策略,一度采用“爆款”策略的蔚來、小鵬、理想已經證明這個策略是可行的。
雖然從統計數據看,中國汽車市場的產銷量是同比增長的,但扣除進出口數據,目前汽車市場已經是妥妥的存量市場,增長率幾乎為零。這意味著,如果有一家車企多賣了車,一定意味著其他車企少賣。比如小米YU7拿走了20萬訂單,那同級別的其他車企一定得少20萬輛的銷售額。從統計數據看,上半年中國進口車銷量是大幅下滑的,這不是高端車消費需求減少,只是對進口高端車的消費需求減少了。
雖然汽車市場已經明顯進入零增長的存量博弈階段,但多數車企并沒有改變原有產品策略,多品牌、多渠道、重銷售、輕服務仍然是主旋律。對于大多數傳統車企,說了很多年的汽車直銷仍然停留在紙面上。明明4S店已經沒啥新增自然流量,但車企仍然熱衷以4S店為核心玩銷售線索的數字游戲。即使擁有上千萬存量用戶的車企,面對持續下滑的銷量,也無力從存量用戶運營中找到支撐點。作為銷售老總,逢年過節都得賣萌,逼著自己去和雷軍搶流量。這種放著存量用戶不去運營,盯著根本不存在的增量市場打沖鋒,面對爆款思維訓練過的小米汽車團隊,怎么可能有勝算。
在接下來的存量市場競爭中,無論打不打價格戰,只要類似小米這樣的車企堅持“爆款思維”打法,那品牌越多、渠道越多的車企將會越來越難受。畢竟,多生孩子會打架只能打順風球的時候管用,逆風的時候,僅僅是協調各方,就會亂作一團,更何況不少車企還打算全球擴張。
過去10年,幾乎沒有車企再談售后服務,賣車基本就是一錘子買賣,車主去哪維修保養,使用體驗如何,這些都是車主和4S店的事情,只要不涉及強制召回,和整車企業沒啥關系。對于車主,別說品牌忠誠,如果沒有產生品牌厭惡,已經很不錯。未來10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不投資客戶服務的車企基本都會被淘汰。但怎么搞客戶服務體驗,恐怕哪個車企也摸不著門道。如果不走到車主中間去,不去和用戶談心,指望咨詢公司靠幾份調查問卷給出客戶服務體驗升級的策略,如果這種車企都不被淘汰,那只能說中國汽車市場競爭還不充分,遠遠沒到談“內卷”的時候。作為汽車消費者,我希望未來10年,能有車企通過漲價,去卷服務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