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文琪
盛夏時節,貴州省清鎮市迎來避暑旅居旺季。該市通過系統性轉型與創新實踐,將短期避暑流量轉化為長期產業動能,在貴州避暑旅游競爭中走出差異化突圍之路。
從“過路客”到“生活家”
“過去,游客大多走馬觀花。現在,越來越多人選擇住下,體驗湖畔生活的煙火氣。”7月8日,清鎮召開避暑季旅游工作新聞通氣會。清鎮市文體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陳進表示,這種轉變源于近年來清鎮在“爽爽貴陽·旅居生活”示范帶創建中的積極作為。
在紅楓湖沿岸的村寨,天南地北的口音不時傳來,五湖四海的車輛穿梭而過。蒙德里安格子畫與咖啡館構成湖畔空間美學;“閑趣大沖”的迷你版田園則讓游客在慢生活中沉淀心靈。湖光山色間由農房改造的旅居項目,不僅盤活了農村資產,更催生出一系列民宿品牌。據不完全統計,示范帶吸引各方資金1.2億元。
多元模式破解資金難題,是清鎮打造示范帶的關鍵舉措。衛城鎮上水村創新的“四路同進”培育“五金農民”模式,構建“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這讓村民既拿土地租金,又在民宿打工賺薪金,年底還能分股金,真正實現“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村集體經濟也隨之壯大。而在濱湖街道黃柿村,“公司+聯村公司+農戶”模式則整合區域多方資源,建成集采摘、研學、住宿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在人才培育方面,清鎮建立“走出去+引進來”的雙通道。組織200余名民宿從業者到外地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同時,引進企業全面參與旅居房規劃設計與建設運營。在2025年貴州省民宿管家技能大賽中,古埃蒙民宿管家楊蓮深刻踐行從“賣產品”到“賣生活方式”的經營理念,憑借“非遺+民宿”服務方案摘得金牌,其設計的“蠟染主題房”以及“無盡夏”飲品已成為網紅爆款。
差異化定位打造全季IP
面對貴州六盤水“中國涼都”、畢節“洞天福地”的品牌夾擊,清鎮以“衛星城市”為突破口,構建“1小時都市旅居圈”。“貴陽上班族在周五下班后驅車半小時到清鎮,周末在湖畔民宿住兩晚,周一早上返城,這種‘5+2’生活方式正成為新潮流。”陳進介紹。
為打破“夏季火爆、冬季冷清”的季節局限,清鎮推出春可騎行賞花、夏可旅居避暑、秋可戶外探險、冬可溫泉養生的“四季IP計劃”:春季舉辦“環湖騎行賞花季”,串聯3000畝櫻花林、萬畝茶園與薔薇長廊;夏季主打“16℃恒溫秘境”,石龍洞槳板探洞項目;秋季開發“山地探險季”,整合鴨池河峽谷徒步與羊皮洞瀑布打卡體驗,在極目萬山紅遍中縱享壯美山河;冬季則推出“溫泉養生季”,釋放四季貴州“金湯級溫泉度假地”能量,融合住民宿、泡溫泉、享美食的溫馨套餐。
賽事活動成為“四季IP”深度體驗的催化劑。半程馬拉松、武林精英賽、山地自行車賽、“櫻花跑”等系列賽事貫穿四季,賽旅融合持續向深。與此同時,持續舉辦的“路邊音樂會”則成為市民與游客的共享舞臺,還有不期而遇的“湖畔音樂會”。近年來,清鎮市成功舉辦了世界青年攀巖錦標賽、全國大學生公路自行車挑戰賽、全國青少年攀巖公開賽等國際級、國家級賽事,賽事期間,民宿旅居入住率保持高位,“跟著賽事去旅行”正在塑造清鎮“文體旅融合”新玩法。
服務留量:構建旅居友好型城市
美景引流,服務留人,讓“流量”成為“留量”,這是近年來清鎮市推動民宿旅居產業發展的錨點和方向。清鎮市出臺了一攬子政策,全力打造“旅居即居家”的體驗。開設民宿審批“綠色通道”,將7件審批事項打包辦理,實現申請材料由原來的41份精簡為14份,辦理時間由原來的24個工作日縮減為13個工作日,跑動次數由7次縮減為1次。創新出臺《清鎮市民宿管理辦法(試行)》,對消防、衛生、服務等進行標準化規范。
從“賣風景”到“賣生活”,從“季節性避暑”到“全季候旅居”,清鎮正以生態為基、創新為翼,在貴州旅游產業化浪潮中書寫著“小城大作為”的轉型故事。當16℃的湖風拂過藍白小寨的露臺,當攀巖少年的歡呼聲回蕩在亞高原訓練場時,這座貴陽衛星城已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密碼——讓避暑不止于清涼,更在于讓每個到訪者,都能在這里找到“鎮”好的生活。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總 監 制丨王列軍車海剛
監 制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