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生活,無非是“柴米油鹽醬醋”,食用油作為我們日常最為常見的調料,通常是由花生、玉米、大豆、菜籽、動物油脂等食物壓榨而成,可以為人體提供身體所需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同時還能增加食物香味,促進食欲,幫助身體吸收營養物質。
不過,食用油的熱量較高,常見的食用油如花生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芝麻油、橄欖油、豬油等,每100克熱量約為800——900多大卡,如果人體攝取過量,就會導致體內產生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從而引起膽固醇增高,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從而增加心血管負擔,誘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癥等疾病。
所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人每天食用烹飪油25至30g,盡量以植物油為主,少吃或不吃動物油,因為動物油相比植物油含有更多的飽和脂肪酸成分,大量研究證實,飽和脂肪酸攝入是導致血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長期攝入過量飽和脂肪酸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管腔狹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從上也可以看出,食用油雖然含有較為豐富的營養物質,但也要正確合理攝入,才能夠在營養的同時不損害心血管健康,除了注意食用油的攝入量,在食用油的選擇上也需要多加注意。
立刻停用2種食用油,醫生呼吁:它是“肝病”加速器
1、開封時間超過3個月的食用油
食用油也是有保質期的,當食用油開封時間超過3個月以后,感染黃曲霉素等霉菌的風險會更高,這是一種易誘發肝癌的一級致癌物。
而且,食用油開封過久,其中的營養物質還會被氧化,產生氧化物,聞起來就會有一股刺鼻難聞的“哈喇”味兒,這時候的食用油不但營養降至降低了,而且食用氧化后的食用油,還容易出現腹瀉、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嚴重損害健康。
2、反復油炸的油
油在超過180℃~200℃的高溫當中反復加熱,其中的甘油三酯會發燒氧化作用, 產生許多有毒的揮發性物質,其中就包括丙烯醛、苯并芘等致癌物質,如果長期攝入這些物質,就容易誘發肝臟細胞突變,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
同時,食用油在反復高溫油炸過程中,其中的順式脂肪酸異構化為反式脂肪酸,這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如果人體攝入過多,會降低高密度膽固醇的濃度,易導致體內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冠心病、下肢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
同時,反式脂肪酸攝入過多,還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與凝聚力,導致血栓的形成,一般建議每天攝入反式脂肪酸的量不超過2.2g。
市場上最為常見的食用油主要包括植物油與動物油,建議大家平日膳食以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為主,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
不要空腹吃酸奶,容易導致胃酸過多。 不管是牛奶還是酸奶,都應該要食用東西了之后再飲用,否則都會造成胃部不適的。飲食結構不合理,喜食生冷油辣之物,晚上經常熬夜等不良方式讓體內寒邪入侵,陰陽失調,膽囊收縮機能減弱,膽汁減少,食物停留過久,刺激胃酸分泌增多,產生脹氣,部分膽汁逆行入胃與胃酸作用對胃黏膜憑障產生破壞,形成胃的局部不適,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于膽,咽為之使。膽汁和毒素是肝分泌和分離出來的,通過膽囊收縮排出體外,膽不好,就會使得部分膽汁和毒素滯留肝內,影響肝的正常代謝,繼而導致肝的局部損傷,短期是感覺不到的,其會自行修復,根源在膽,膽調養好了,肝也會逐漸恢復正常。
膽往往是被忽視的地方,可以用其他方式給予調理,或許能改善,但根不除不能完全好起來,膽很重要,有時間到附近野地刨些帶根的紫花苦菜,煮水熬湯喝,趁熱加紅糖,花冠紫色,莖葉有白色絨毛,產地江蘇灌南,初春時節采摘,曬干后密封保存。去除雜質后,平時食東西清淡些少油,少食生冷油辣之物,盡量不要熬夜,少食多飲多食。
同時控制食用油的攝入量,一般任何種類的食用油,每天的限量標準均建議約為25ml,避免攝入過多脂肪,平日飲食宜清淡,推薦煮、燉、蒸、拌、汆、鹵少油的烹飪方法,避免油炸,以免攝入有害物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