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各路互聯網廠商持續十余年的市場教育,“免費的才是最貴的”這句話已經深入人心,網友們對于付費訂閱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更是不吝于為優質的增值服務花錢。可是在付費訂閱模式下,用戶的續訂意愿就決定了相關廠商的營收,所以為了讓用戶續費,有的廠商就動起了歪腦筋、搞出“自動續費”套路。
最初,“自動續費”是一些無良開發者琢磨出來的模式,利用了當時蘋果訂閱系統采用“靜默扣款”的設計,由于系統不會在每次扣費前發送提醒,所以導致很多用戶直到查賬單才發現被扣款,因此一些App使用“14天免費體驗+默認開通自動續費訂閱”的組合,就讓不少人白白花了冤枉錢。由于效果實在出色,自動續費的風氣逐步蔓延到了整個互聯網圈。
微短劇的受眾也成為了自動續費陷阱的受害者,如今打開小紅書等平臺,以“短劇+自動續費”為關鍵詞就會發現中招者不知凡幾。
那么問題就來了,去年7月1日起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中規定,經營者采取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和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日期前,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
那么這些短劇平臺是怎么頂著相關法規的要求,實現了“替”消費者自動訂閱的呢?以往App的運營者讓用戶神不知鬼不覺踏入自動續費陷阱靠的是“視覺傳達”,他們會使用高對比度的畫面,用金色、紅色等暖色且大號字體來突出“首充會員僅0.1元”等字樣,可關系到自動訂閱的條款則用灰色的小號字體“藏”在相關頁面中。
由于手機屏幕尺寸的限制,超小號字體的自動續費條款顯然就很難被發現,所以用戶豈有不中招的道理。不僅如此,有相當多的App都會在用戶協議里規定,應用內只能開通自動續費,取消訂閱操作則需要通過支付渠道進行,并且在每一次續費前根本不進行提示,以至于用戶會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就被自動續費了。
當然,在上述新規落地后,這樣的“騷操作”就變得不現實了,所以有些平臺選擇用話術來忽悠用戶。比如,部分短劇平臺都在用“7天免費看、現價9.9元”的話術,然后在具體的支付頁面也會提示“連續包周”類目的價格為9.9元。看到這里,如果以為只需每周支付9.9元就可以全場好劇免費看,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自動續費條款》里,連續包周套餐真正的資費水平,是“該會員服務首次優惠價格9.9元/周,后續該服務每周到期當天自動扣費,扣費金額為19.9元/周,可隨時取消,取消后不再自動扣費及充值”。此外,還有相當多的短劇平臺會在充值界面強制勾選“充值代表接受《自動續費條款》”,但具體的條款內容卻不可見。
換而言之,連續包周套餐其實只有第一周是9.9元,后續都是19.9元被故意設計成用戶極易忽略的狀態。如果每一次續費前有顯著的提醒,相信也不會有許多人會中招,其實真正讓自動續費在短劇領域泛濫成災的“殺手锏”,是平臺方曲解了“顯著提醒”。部分平臺只會通過站內信的方式,另外一些則是深更半夜給用戶發提示短信,他們賭的就是用戶寶貴的注意力不會浪費在細枝末節上。
當然,自動續費在短劇領域流毒甚廣的關鍵,在于用戶群體是以五環外的中老年用戶為主。當下在社交平臺中就不難發現,吐槽短劇自動續費的用戶很多都不是受害者本人,諸如“爸爸誤點短劇扣費1540元”、“回家看我媽手機,各個短劇平臺從去年4月續費到今年,共計4000元”這樣的描述極為常見。
這些用戶雖然確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實現了“觸網”,可數字鴻溝依然存在,對于互聯網的彎彎繞繞不了解的網民遇到有心算無心、被自動續費幾乎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短劇平臺用這樣的自動續費套路明顯無異于是竭澤而漁,為什么還要這樣做呢?
如今付費短劇在持續衰退這件事,其實就是短劇平臺選擇放棄口碑、也要賺快錢的核心。進入2024年下半年以來,付費短劇的造富神話就變得鳳毛麟角,充值過億的短劇更是寥寥無幾。這是因為經過了兩年時間的反復收割,無數次被劇情中預埋的“鉤子”誘導付費后,短劇的受眾們已經意識到收費并不合理。
許多用戶發現,雖然一集短劇確實只需0.99元,可架不住一部短劇動輒就上百集,完整看完一部短劇價格往往要數十元,甚至比電影票更貴。只可惜片方還做不到將價格打下來,因為付費短劇的成本集中在宣發投流環節,如今短劇的制作成本和宣發成本更是早已突破1:10,也就是說一部劇的制作費用如果是百萬元的水平,那么投流費用至少會到千萬量級。
劇集如果定價過低,即便用戶充值額很高也有可能會虧本,所以片方即便是想打價格戰也打不起來。如果市場上只有付費短劇也就罷了,偏偏字節跳動還端出了紅果短劇,通過高舉免費大旗讓短劇重回廉價娛樂的定位,再用分賬模式來吸引片方。
從2024年1月的3680萬MAU到2024年9月的1.2億,再到今年3月的達到1.73億,說紅果短劇顛覆了短劇賽道顯然毫不為過。
要知道當年的付費網文和免費網文之爭,站在付費一邊的閱文可是有著實打實的質量優勢,卻依然做不到遏制字節跳動旗下番茄小說的騰飛。現在既無內容優勢、也沒有價格優勢的付費短劇,又豈能不是冢中枯骨。
如此一來,身處一個注定在走下坡路的賽道,所有參與者選擇殺雞取卵,搞出自動續費騙局反而就成了最合理的選擇。所以付費短劇普遍濫用自動續費,也就意味著離完蛋幾乎就只有一步之遙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