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常說:
“親戚是串出來的,感情是走出來的。”
可如今才發現,有些親戚關系,竟像窗臺上的盆栽——
父母在時澆水施肥,枝葉繁茂;父母不在了,沒人打理,慢慢就枯了。
小時候跟著母親去舅舅家拜年,能吃到舅媽炸的糖糕;
跟著父親去姑姑家走親戚,表哥會偷偷塞給我零花錢。
那些熱熱鬧鬧的相聚,那些推杯換盞的寒暄,全因父母在中間牽線搭橋,才顯得親厚。
父母不在了才驚覺,原來很多親戚關系,早已悄悄埋下了疏遠的伏筆。
1、父母是親戚關系的“黏合劑”
看過一句話: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其實對親戚來說,父母更像根紐帶,一頭系著我們,一頭系著那些拐彎抹角的親屬。
鄰居王阿姨的母親走后,她再也沒去過舅舅家。
“以前去看舅舅,是陪我媽盡孝;現在我媽不在了,去了總覺得別扭,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飯桌上沒了母親和舅舅的家長里短,沒了長輩們回憶往事的唏噓,剩下的只有客氣的問候和尷尬的沉默。
有位網友說得更實在:
“奶奶在世時,每年大年初二必回娘家,叔叔姑姑們也都聚在奶奶家,表兄妹們擠在一個炕上聊天。奶奶走后的第一個春節,去姥姥家拜年,發現舅舅和姨姨們聚在一起,我們這些晚輩插不上話,坐了半小時就匆匆告辭了。”
父母就像親戚關系的“圓心”,我們是繞著圓心的半徑。
父母不在了,半徑散了,圓也就散了。
那些曾因父母的面子而走動的親戚,那些靠長輩的情分維系的往來,終究抵不過“父母不在”這道坎。
小時候覺得親戚是天生的親人,長大后才懂,很多親戚關系,不過是“看在父母的面子上”。
父母在,再遠的親戚也能湊到一桌;父母不在,近在咫尺的表親,也可能漸漸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2、血緣,原來抵不過“用得上”
曾以為血緣是最牢的紐帶,直到父母不在了才明白,有些親戚關系,早就藏著“有用”的算計。
老家有位大伯,父親在世時,每年秋收都來幫忙,逢年過節提著水果來看望。
父親走后的第一年,大伯還來電話問近況;
第二年,只在家族群里發了句“祝好”;
第三年,徹底沒了聯系。
后來聽母親說,大伯家的兒子曾托父親找過工作,父親沒辦成,大概是記著這事。
更扎心的是一位讀者的經歷:
“母親去世后,姑姑家的表哥突然疏遠了我。
直到有次家庭聚會,表哥喝醉了才說漏嘴:‘以前跟你走得近,是因為你媽能幫襯我家孩子找學校……’
我愣在原地,原來那些看似熱絡的往來,全是用得上的權衡。”
父母在時,親戚間的往來裹著一層溫情的面紗——
幫襯是情分,走動是禮數。
可當這層面紗被揭開,才發現底下藏著的,是用得著就親近,用不上就疏遠的現實。
有位作家說:
“親戚關系就像存折,父母是開戶行,血緣是本金,往來是利息。不往來的日子久了,本金再多,也會慢慢貶值。”
那些只在需要時才想起你的親戚,不是真的念著血緣,只是盯著你“有用”的價值。
可反過來看,那些父母不在了仍能常聯系的親戚,才更顯珍貴。
就像表姐,母親走后,她依然每個月給我打電話,說我媽不在了,我就是你半個姐;
就像表叔,知道我搬家,特地坐火車來幫忙,說你爸不在了,我這個當叔叔的不能不管。
他們從未把“有用”掛在嘴邊,卻用行動證明:
真正的親戚,念的不是用得上,而是舍不得。
3、疏遠,未必是壞事
有人說:
“父母不在后,親戚圈的疏遠,其實是場自然篩選。”
深以為然。
見過一對姐妹,父母走后,主動斷了和那些只占便宜”的親戚的往來,卻和真心相待的表姑走得更近。
姐妹倆常帶著孩子去表姑家吃飯,表姑也總惦記著她們愛吃的咸菜,曬干了寄過來。
她們說:
“以前為了讓父母高興,硬撐著參加不想去的飯局;現在不用了,來往的都是真心想處的人,反而輕松。”
其實,親戚關系的疏遠,未必是壞事。
它像一把篩子,濾掉那些虛情假意的應酬,留下真正值得珍惜的人。
父母在時,我們礙于面子維持著表面的和睦.
明明不喜歡某個親戚的勢利,卻要笑著打招呼;明明不想參與無聊的攀比,卻要硬著頭皮應付。
父母不在了,我們終于有勇氣說不:不想來往的,不必勉強;合不來的,不必討好。
就像清理衣柜里的舊衣服,扔掉不合身的,留下舒服的,反而能騰出更多空間。
親戚關系也是如此。
篩掉那些消耗你的,留下那些溫暖你的,日子才能過得更清凈。
所以,不必為疏遠的親戚惋惜,也不必為冷清的往來難過。
真正的親情,從不是靠血緣綁架出來的,而是靠真心換回來的。
與其在虛情假意的應酬里疲憊,不如在真心相待的關系里從容。
《菜根譚》里說:
“家人有過,不宜暴揚,不宜輕棄。”
其實對親戚,也該如此.
合得來就多走動,合不來就少來往,不必強求,不必介懷。
父母不在了,我們終究要學會——
對真心相待的親戚,多一份主動;
對虛情假意的親戚,少一份執念;
- 對可走可不走的親戚,隨一份心意
說到底,親戚關系的本質,是情分而非本分。
恰如老話說的:
“親戚如同樹連根,樹倒了,根還在,但未必都要長在一起。”
有些親戚疏遠了,不是誰的錯,只是緣分盡了;
有些親戚還能常聯系,是緣分未了,更該珍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