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士對我態度,我不由得想說幾句,按說在家人不說出家人,但是有些話想想還是要說的。
事情是由一個道觀引起的。有人問我為什么老去寺廟道觀,這個原因比較多。
一是很多寺廟道觀都是老建筑,歷史悠久;二是這里有很多傳統文化,所謂的儒釋道,釋道兩個文化都在里面。
我不算什么虔誠的信徒,但是出于尊敬或者純粹是禮貌,到人家地面給人家敬禮打個招呼這也是禮節,需要上香的時候我也會隨喜。
要是喝了寺廟的水甚至吃了人家的飯,拿了流通的經書,甚至和廟里的師父聊天,得到了某些啟示,我在功德箱隨喜,“種種福田”也是常有的事情。
寺廟道觀都是十方供養,不是“包養”的,不管是香客游客,大家眾生平等。
那天在石砭峪的風雷影視基地打卡后,想起某年春天上過前面的北極宮,印象極佳,就說帶著朋友上去轉轉。
輕車熟路到石砭峪村,穿過村子到村子最南邊山底下,小溪里還是沒有水,旁邊的民宿還是挺幽靜。
從這里到北極宮是不到兩公里的非鋪裝路,以前有人在西安市找非鋪裝路,這就是。
上次我是徒步上去的,慢慢走也就不到一個小時,快點兒半個小時都能上去。
本來今天也是徒步上去,鍛煉鍛煉,走了幾步后看著太陽挺大,有些曬,返回去就開車,上去也就是幾分鐘的 事 情。
這條路個別地方有些坡度,會車也不是很方便,只要不下雨,一般小車都是可以開上去的。
從這上面看下面的村子莊稼地,綠野平疇,關中大地一眼在望。
過一片柏樹林,過一片核桃林,過一片杏花林。
過柏樹林聞柏子香,過核桃林看核桃綠,過杏花林倒是什么都沒有了。上次來時杏花含苞,還說等杏花開了再來。現在這杏花都不知道開了落了幾次,我們才又一次來了。
沿途的老房子還在,依舊沒有人。
上次遇到的羊群這次也遇到了,上次遇到的狗這次也遇到了。
這次是羊擋著道路,狗圍著車前后跟著吠,上次也只是叫了幾聲聊盡義務。
開車就是快,很快就看見了那棵老槐樹。
枝丫朝天,地上一層落下來的槐花。正是開槐花的季節,國槐的花香有淡淡的中藥味。
前面就是葫蘆狀的焚紙樓,看樣子長時間沒有燒紙了。
順著北極宮院墻的一側上去,就是松坪山,從那里可以穿越到天子峪的東嶺,經常有穿越的驢友到這里休息。
北極宮大門閉合,旁邊的對聯還是那樣大氣:紫獻極瑞輝騰八方世界,玄天普德恩澤四大部洲。
道觀一般逢“戊”日關閉,所謂“戊不朝真”,即凡是戊日不朝真,不燒香,不誦經,不供齋設醮上表,停止一切宗教活動,謂之“避戊”。
我查了一下,今天不是戊日,就輕輕叩門,不久一個老者過來開門,說是這幾日預報有雨,門就關著。
這老者我上次見過的,說是在這里住了好幾年了。
北極宮供奉的是真武大帝,這在道教里面是個厲害角色,司掌鎮位北極六天,主風雨,蕩魔滅邪、攝伏妖精,救度群品。
武當山就是真武大帝的道場。
北極宮大殿是清嘉慶年間修建的,土木結構兩坡房,不過已經重新修建,大殿里面很多原有的樣貌都已經改變,但是兩側墻壁的大磚保持算是完好。
這個側墻很厚,一米多寬。上次來的時候我寫的文章說“堪比西藏寺廟的墻”“陜西最厚的墻”,其實關中清朝時候很多寺廟道觀的側墻都很厚,上次寫的鎬京觀的側墻也是如此。
我拿起手機拍照的時候,尷尬的事情來了。
“不準拍照!”旁邊傳來一陣厲聲呵斥,這是院子里一個年輕的道士發出來的。
我知道很多寺廟不準拍攝神像,我一般也是不拍攝的,要是拍攝的時候也要給人家打招呼,說明理由。
不準拍照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保護文物,閃光破壞文物;暗暗戳戳的理由是褻瀆神靈,會遭報應。
其實現在手機拍照有幾個還用閃光的?至于說褻瀆神靈,這些神仙沒有那么小心眼吧?說這些話的人修的不是菩薩心,給他人發咒語,這修行連普通人都不如。
再說, 我進大殿并沒有拍照,只是拍拍外面的建筑。
寺廟道觀是受十方供養的地方,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十方供養來的,甚至于和尚道士的衣食,也是十方供養的。
供養不只是物質方面,思想的傳播精神的傳揚也是供養的一方面。
當然,這個寺廟道觀如果是已經被“包養”,就在大門上掛一個牌子“恕不對外”,我是連門都不進的。
終南山這樣的寺廟道觀也不少了。
這個老者開門讓我們進來,說明歡迎四方游客,我并沒有犯什么忌諱,所以并不理會這個道士,我接著帶著同行轉北極宮。
大殿后面也是老房子,已經收拾的很干凈,好像住上人了。兩側的花草種的也不少。
不過心情畢竟收了影響,加上老者一直跟著我們,于是和老者打個招呼,就出來了。
本來還想問問這里“不腐真身”的傳言,也就算了。
我也是皈依過的,知道宗教場所的一些規矩,出家人沒有家,寺廟道觀也不是他們的家,神靈才是這里的主人。
對于我們所有人來說,天地只是寄身之所,何況這個地方?
本文并不是針對北極宮,經常看我文章的人都知道,西安周邊包括終南山里的大小寺廟道觀茅棚,我是去過不少的。
其實很多寺觀根本進不去,好一點的逢初一十五還開門,有一些也只有“貴客”到了才會開門。
“十方供養”和“包養”還是有區別的——只是很多人忘了:寺觀真正的主人是誰。
云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