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陽市宛城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推進綜治中心“場所設置、部門入駐、運行機制、督辦落實、信息化建設”五個方面規范化,通過規范化建設筑基、多元化調解紓困、信息化賦能增效“三管齊下”,跑出了化解矛盾糾紛“宛城加速度”,讓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繪就“基層善治”平安畫卷。
規范化建設筑基,打造“一站式”善治樞紐
“多虧你們幫忙,不然我這個事兒還不知道啥時候才能有結果。”7月11日,南陽市宛城區綜治中心內,市民袁女士緊握調解員的手,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原來,袁女士在住院服藥期間,出現藥物過敏反應。袁女士就此事多次與醫院協商,始終未能達成共識。僵持之下,袁女士選擇向宛城區綜治中心尋求幫助。宛城區綜治中心受理后,立即轉交醫患糾紛調解室介入調解,最終幫助雙方達成一致意見。
聚合部門聽民聲,服務群眾零距離。宛城區綜治中心統籌整合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等多中心職能,統籌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6個部門常駐,吸納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婦聯、法學會、工會、團委等多個行業部門和群團組織輪駐,創新“1+4+5+N”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模式,整合資源,聚合解紛效能,實現多領域、全鏈條化解矛盾糾紛。同時,宛城區綜治中心推行“中心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制定常規催辦、督辦、查辦等工作制度,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化解”。
多元化調解紓困,打造平安宛城新“楓”景
“真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近日,某小區業主與物業的糾紛得到圓滿解決,業主代表陳先生滿意地說。
宛城區某小區物業公司為緩解居民停車壓力,計劃對部分公共綠地進行改造以增設車位,但此舉引發了部分業主的強烈反對。多次協商未果后,業主代表陳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走進了宛城區綜治中心。
宛城區綜治中心迅速啟動一站式多元化解機制,將線索精準分流至物業糾紛調解室。調解員聯合網格員、街道工作人員等開展調解,最終幫助雙方共同找到保留公共綠地與停車位規劃的“最優解”。
多元解紛促和諧,宛城“楓”景治理新。宛城區綜治中心突出一站式解紛特色,在一樓大廳設立醫患糾紛調解、物業糾紛調解、律師調解、專家調解、視頻調解等多個特色調解室,實現人民調解組織和行業性調解力量共同發力。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宛城區司法局漢冶司法所所長劉士東,南陽全市法院十大調解能手、宛城區法院溧河法庭庭長王海燕,人民調解專家、宛城區司法局仲景司法所所長田飛宇等金牌調解專家進駐,已成為宛城區綜治中心的“解紛名片”。
信息化賦能增效,打造智慧治理“新利器”
在宛城區,基層網格員通過“e治理”小程序,可以高效完成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初調化解等日常工作,并實時上傳信息。“e治理”平臺對上報信息進行高效流轉,確保群眾訴求和網格事件快速響應、妥善解決,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有效提升治理與服務的溫度和效能。
宛城區綜治中心扎實推動信息化建設,依托視聯網系統,建立信息化指揮調度平臺,實現“一屏統攬、一網統管”,為決策指揮提供科學依據,推動治理模式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警和源頭預防轉變。
繪制綜治“同心圓”,巧解群眾“千千結”。從綜合受理服務臺事項登記到轉辦辦結,從高效化解矛盾糾紛到“指尖”暢達民意,從云端普法到網格精細管理……宛城區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抓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抓基層、打基礎、固根本、強治理,不斷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以一方之治為人民群眾保安康謀福祉。(河南法治報記者 王海鋒 通訊員 袁永強 白曉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