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寧市不斷深化養老服務改革,構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體系,為市民筑起家門口的幸福港灣。
科技賦能居家養老更安心
家住西鄉塘區的廖學英的母親今年80歲了,獨自在家的老人讓外出工作的廖學英格外牽掛,擔心老人有跌倒等情況發生。日前,社區工作人員上門免費為老人安裝了床頭的智慧健康守護儀,該儀器可通過毫米波雷達實時監測老人的睡眠情況,若心跳、呼吸等身體指標超過標準值,數據將變成紅色并閃爍,同時發出報警信號;墻上的特征識別跌倒守護儀,可通過雷達信號識別老人狀態,如果老人跌倒,報警信息會自動傳送至家屬手機。
“有了這些智能設備守護母親的安全,我終于可以安心工作了。”廖學英高興地說。
SOS報警設備、智慧健康守護儀、燃氣探測器……在西鄉塘區魯班社區城市養老服務中心,各種服務于老人的智能化設備十分醒目。上海天與智慧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工作人員農雙滟介紹,西鄉塘區民政局在2021年引進該企業,對魯班社區城市養老服務中心進行社會化運營。該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專業護理團隊與智能照護設備的協同作用,針對獨居、高齡、失能老人家庭,提供7×24小時緊急聯絡援助呼叫服務、居家安全監護等智慧照護,將服務向社區及周邊老年人延伸。
“市民對智能養老產品的接受度很高,今年以來,公司推出的可監測記錄老人呼吸心率、睡眠質量、在床離床時間等情況的智能管家產品,在南寧市落地應用已超3000臺。”農雙滟說。
近年來,南寧市巧用科技力量,整合現有的養老服務信息資源,建成包含14個功能模塊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覆蓋居家上門服務、養老補貼發放、養老機構視頻監管、巡訪關愛、老年人居家安全、智慧家庭照護床位等六大全流程閉環管理的養老服務場景。
通過數字賦能保障養老服務提質升級,南寧市實現養老服務供需精準對接,使老年人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在線管理20家服務商及1597名服務人員,累計服務31.3萬人次;持續提供老年人助餐服務,服務86家助餐點、結算343萬多就餐人次;推動老年人助浴試點,記錄助浴工單1萬人次;累計發放老齡津貼4.1億元。
醫養結合讓養老更有“醫”靠
對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來說,單純的養老服務遠遠不夠。在興寧區嘉和城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91歲的農振溪和老伴已在此居住半年多時間。“我老伴是糖尿病后期,在家護理非常困難。”農振溪說,“這里提供醫療和養老服務,老伴病情穩定了,我們過得也舒心。”
該中心副主任周北容介紹,這是一家嵌入式的“社區+居家”康養服務驛站,設置養老床位36張,可為入住長者提供醫療巡診、康復理療、健康管理、認知康復訓練等服務。中心還與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轉診機制,為老年人提供綠色通道、專家特需門診等服務。“我們轄區有4700多名65歲以上老人,其中三分之一患有慢性病。接下來,我們將推進家庭病床服務,讓老人在家也能享受專業護理。”周北容說。
近年來,針對老年人“醫養雙需”的需求,南寧市重點開展養中有醫、醫中有養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推動醫療機構與42家養老機構簽約合作,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護理站;協調市委編辦等相關部門,在市、縣兩級23家公立醫療機構設置老年醫學科、增加養老服務等職能,鼓勵部分醫療機構轉型為醫養結合機構,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區域老年人的多元化健康需求。
針對需要在家進行護理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南寧市通過醫療機構設置“家庭病床”模式,由醫護人員上門為失能老人提供換藥、護理等服務。同時,大力推動社區“嵌入”模式,連續3年累計投入960多萬元,建成21個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嵌入護理、康復理療室等,實現“小病不出社區、大病直通醫院”。目前,全市已建成醫養結合機構68家、床位數1.7萬多張,全市醫養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政策護航打造“15分鐘養老圈”
截至2024年底,南寧市60歲以上戶籍人口達153.85萬,其中90%老人選擇居家養老。針對南寧市人口老齡化的自身特點,為了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便捷的養老服務,今年5月,南寧市頒布施行了《南寧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規定》,從設施建設、服務供給、保障機制等方面破解養老難題,為解決“養老難”問題提供法治化方案,讓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養老服務。
具體來看,在醫療保障方面,推動基層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合作,提供家庭醫生上門巡診、慢性病管理、急診綠色通道等服務,實現“小病在社區、康復在家庭”;生活照料方面,推進“長者飯堂”“流動助浴車”等便民服務,60歲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助餐補貼,經濟困難失能老人獲免費助浴服務,解決“吃飯難”“洗澡難”等問題;智慧賦能方面,搭建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整合緊急呼叫、健康監測、服務預約等功能,推動“一鍵呼叫”“線上點單”等場景應用,讓科技為養老服務插上“智慧翅膀”。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25個街道建設了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供需對接、資源統籌等功能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55%的鄉鎮建設了輻射周邊的鄉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里已有212個新供應居住用地全部配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已經移交到民政部門的配套用房46處。“未來,我們還將啟動不少于100個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其中社區康養綜合體項目不少于10個。”該負責人說。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15分鐘養老圈’。”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老年人步行15分鐘內就能享受到助餐、助浴、助醫等多樣化服務。”
從智能設備到醫養結合,從社區助餐到政策保障,南寧市正在用一套全方位的“組合拳”應對老齡化挑戰。隨著各項措施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老人正在享受家門口的幸福晚年。而這正是這座城市對“夕陽紅”最美的承諾。(記者羅屹欽 蒲煜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