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記者從自貢市大安區龍井街道了解到,龍井街道的養老服務已不是一紙藍圖,而是老年群體觸手可及的溫暖日常。街道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創新整合多方資源,通過精準、多元的服務模式,精心描繪著“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老有頤養”的幸福圖景。
“社區辦事真利索,水管很快就修好了,真的很感謝。”近日,提起社區工作人員對自家的幫助,華大社區獨居老人饒大爺就豎起了大拇指,“當時,我們家水管爆裂,馬上聯系了社區工作人員,他們知道后第一時間協調維修,并幫助我家清理了積水,讓我感到了‘遠親不如近鄰’的溫暖。”
“這是我們街道‘需求清單+快速響應’機制的生動體現。”龍井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依托網格力量,全年提供家政服務、代購代送等上門服務超300人次,組織定期健康檢查、醫療咨詢活動覆蓋轄區80%以上老年人,織就了一張堅實的居家養老守護網。今年以來,50余件老年人緊急需求得到及時有效化解,切實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龍井街道同樣致力于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龍井街道依托1200平方米的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年常態化開展書法、繪畫、舞蹈、聲樂等興趣課程及健康養生講座,累計吸引超500人次老人參與。同時,街道通過搭建“興趣社群+展示平臺”“街道中心+社區站點”的活動網絡,引入專業資源,鼓勵老年人自發組建興趣團隊。“俏夕陽舞蹈隊、心連心藝術團等團隊在街道支持下,多次在區、市級廣場舞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這里是老年人學習交流的舞臺和精神家園。”紅苕地社區陳婆婆說道。
同時,街道還在社區設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心理咨詢師,全年為老年人提供免費心理疏導服務,并構建起“專業介入+志愿關懷”的心理支持體系,針對獨居、空巢等重點人群建立關愛檔案,實施“愛心敲門”行動,通過定期走訪、談心交流提供情感陪伴。今年以來,已走訪慰問263戶次,為老年群體筑牢了無形的“心靈防護網”。
實現更高層次的“老有頤養”,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為此,龍井街道積極探索“政府主導+社區承載+社會參與+家庭盡責”的養老服務多元共治模式。通過建立養老志愿服務積分機制,激發居民的參與熱情,并廣泛鏈接轄區醫療、家政、餐飲等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優惠便捷服務。
“比如社區衛生院家庭簽約醫生定期巡診、天然酒家開設老年助餐點、社工提供針對性定制服務等等,多方力量形成關愛合力,今年以來服務老人已超350人次。”龍井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將進一步匯聚多元力量,將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轉化為更具溫度更富實效的關愛行動,以扎實的責任擔當與深厚的人文關懷,共同托起幸福的“夕陽紅”。
自貢融媒記者 鄧莉 王漢卿
來源:自貢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