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記智庫城城
上周日,西北工業大學官網發布《召開2025年上半年工作總結會》,披露了多個堪稱重磅的消息:
“學校全力爭取萬億國債項目,灃西校區建設申請取得重要進展,為學校長遠發展奠定重大物理基礎”。這意味著,坊間多有傳聞的西北工業大學新校區之選,基本塵埃落定。“西安副中心”之一的灃西新城,擁有兩座985和一座211。
如今頂級的科研型高校與城市發展協同演進的新范式, 可以預見, 城市空間和產業格局已悄然生變。
布局:西北工業大學新校區
西北工業大學,這座低調多年的高校近些年頻頻處于鎂光燈之下,獲得“中國最神秘的大學”稱號。
作為中國科研方面的頂級學府,數字足以說明一切:現建有8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防科技創新中心,5個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臺,140個省部級科研平臺。
從2025年國內高校預算來看,西工大排名全國第18位、工信部直屬高校第四。不斷提升的大學排名,顯示西北工業大學已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灃西新城各類型高校分布圖◎制圖/城記地理
盡管新校區具體區位尚未公布
但從灃西新城目前的大學分布來看
以及區域城建和地鐵走勢
可以進行一個初步預計
“交大-西工大-西理工-西大”四校連珠
形成一條“超級高校園區走廊”
目前,西工大已先后與300余所海外高校、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世界大學排名TOP200合作高校達58所。2016年,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獲批,成為我國西北第一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作為我國從事航空、航天和航天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的重點大學,擁有大量國家頂級科研團隊和人才,承擔國家多個重點科研項目,創造多個特色鮮明的“第一”:
比如,誕生了全國第一架小型無人機、第一臺地效飛行器和第一臺航空機載計算機。培養了鑄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飛行力學、航空發動機、水中兵器、火箭發動機等6個學科的全國第一位工學博士。
西北工業大學公開消息◎來源/西工大官網
相關領域,西北工業大學是國家重要的“支柱力量”:
航天領域:重點參與了大飛機、載人航天與探月等國家重大專項論證及科研攻關,是“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做出貢獻單位”兩所高校之一;航空領域:開我國無人機研制之先河,實現我國第一個整套無人機系統,擁有多個相關無人機特種技術的第一。
據不完全統計,西北工業大學校友中,走出了50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和66位將軍,51位兩院院士,還有6位中國十大杰出青年。
趨勢:頂級高校與城市
從“知識經濟集聚”和“城市空間重構”兩大維度上看,高校新校區既是高等教育資源升級體現,也成為城市發展戰略的風向標。
如今,知名高校與地方合作進入深度探索階段。以「交大創新港」為例,空間上重新塑造了“校區+園區+地區”之間的關系,發展上也實現“教育×科研×產業”倍數效應。這種模式,無疑將深刻改變一座城。
隨著時代變化,頂級高校在新規模擴張下,也承擔著新發展使命,地方與高校“共贏”成為核心命題。
西安985/211高校分布圖◎制圖/城記地理
一、知識型高校“聚焦力”:驅動區域價值升級
新校區通常配置科研平臺(如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園),吸引等頭部企業布局研發中心,從而形成“產學研一體化”。
可以看到,如今高校新校區更注重與城市主導產業契合度(如科技研發和人工智能)。因為人才培育效應明顯,天然成為高學歷人才“蓄水池”,助推區域消費升級與創新創業活力。
比如交大創新港形成“校區+園區+社區”科創走廊,西電“未來信息港”將提升電子信息產業,西工大新校區預計也將在“三航領域”再度深耕。
國內高校2025年度預算經費排名◎制圖/城記地理
二、城市發展的“拓展力”:深度綁定空間戰略
“斯坦福-硅谷”模式,是知名高校與城市“共贏”典范。“高校主導+政府托底+市場參與”三方共建,也將深刻影響城市空間戰略。
比如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將北航、北理工等高校新校區布局昌平沙河、房山良鄉,引導人口和產業向“多點”轉移,疏解核心區壓力。深圳大力發展光明科學城激活邊緣新區,填補原關外區域高端資源空白。
可以說,高校選址也預示城市未來新空間。從頂級高校布局來看,西咸、高新和城南依舊是最大贏家。
文=城記智庫城城
?版權聲明:相關制圖詳見備注說明
若有轉載請獲取授權
點擊關鍵詞 看看我們做過什么
城市研究
交通解讀
空間發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