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還在直播間里搖旗吶喊,賣著“茂哥同款”,笑容燦爛,鏡頭懟臉都不怕。
一個已經隱退舞臺,窩在農村種菜看天,穿著褪色的舊T恤,還拿自己當劇場里的道具人。
兩人曾經是央視春晚的喜劇雙子星,一個捧哏、一個逗哏,一個賊滑頭、一個大憨憨,那年他們聯手的《吃面條》,捧得萬人哈哈大笑。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二十年過去,一個叫朱時茂,一個叫陳佩斯,他們依然活躍在輿論場上,但各自在不同的頻道。
而這一切,倪萍早就說穿了:
朱時茂“見人下菜碟”,懂變通;陳佩斯“有骨氣,太軸”。
這句話不是笑談,而是一道命運的分水嶺。
朱時茂:從影帝到直播富豪,笑著入局
朱時茂年輕時長得真不差,《牧馬人》里那個癡情漢,一眼就能把八十年代的少女電麻。
論演技,他不輸任何同輩;論人脈,他出生于軍藝,和唐國強、劉勁、呂麗萍這些人一個圈子,誰都得喊他“茂哥”。
但他的轉型,來得有點讓人意外。
當導演,不意外,《泰囧》他也投了一份,嘗試喜劇電影;但真正讓他財源滾滾、火出圈的,是那場直播。
直播間里,朱時茂滿臉慈祥地講笑話、賣保健品、賣農產品,說起茂哥的秘方眉飛色舞。
有人笑他“掉價”,他說得更直白:“演戲不是不行,但直播掙得快,觀眾還熟。”
說白了,他早就放下了“表演藝術”的包袱,面對時代變化,他比誰都靈敏——人設能賣錢,那就用;熱度能變現,那就變。
朱時茂是活明白了:人生不是戲臺,你得看觀眾在哪兒。
哪怕這觀眾不在劇院,在手機屏里。
他是喜劇演員出身,最懂觀眾的笑點。
可惜,他曾經最默契的搭檔,笑點還停在上世紀。
陳佩斯:不改初心,苦路走到底
這位“喜劇圣手”,真的是苦出來的。
從春晚退場之后,他不是沒人找,也不是沒人要,而是他誰都不要。
他要“做真正的舞臺劇”。
2001年,陳佩斯成立“陳氏喜劇”,掏光了老本子,租劇場、請演員、建團隊,還真就開始一場接一場地跑線下演出。
北京、上海、南京,他一站站排著演,自己當導演,還演配角。
有人問他:“你當初春晚火成那樣,何必要這么折騰?”
陳佩斯說:“春晚是平臺,不是劇場;電視是媒介,不是藝術。”
這人不是不聰明,他是太倔。
為了不受平臺制約,他一分錢補貼都不拿,劇場連座椅都要自己焊。
賠錢,常態。
最多的一次,演出結束,他賠了幾十萬,還得靠朋友借錢發演員工資。
但他不在乎,甚至還有點驕傲。
“我這是在給后人修路。”
直到前幾年,他才勉強讓“陳氏喜劇”收支平衡,但他自己,還是住在河北的農莊里,吃菜、翻土,排戲靠公交。
說句實在話,放在娛樂圈,這是不折不扣的“異類”。
倪萍曾感慨:“佩斯是那種哪怕把最后一口飯讓你吃了,他還非要糾正你筷子拿得不對的那種人。”
是的,他“軸”,他“不世故”,他“老派”,但他從沒背叛自己。
這條路,他知道是苦路,但他認了。
分道揚鑣的那一年,藏著所有答案
兩人的決裂,外界總愛說是“央視封殺”導致的。
其實不是。
真正的導火索,是“版權”。
1990年代,朱時茂與陳佩斯的小品紅遍全國,可是央視下屬公司卻未經他們授權,把錄制的小品剪輯成VCD,賣遍全國。
兩人發現后震怒,找央視理論,沒結果。
最后直接起訴。
要知道,那年頭,起訴央視,幾乎等于斷了自己后路。
陳佩斯堅持要打,朱時茂一開始猶豫,后來也跟上,但中途就有點猶豫了。
案子打贏了,得了個說法,可代價也來了。
央視給了他們“雪藏”,節目單直接劃掉,舞臺沒了。
朱時茂感到了危險,他轉身而去,進入電影圈、廣告圈,最后干脆搞起直播。
陳佩斯則是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典型。
他說:“我要的是尊嚴,不是舞臺。”
他走進了無人問津的劇場,但走得坦然。
一個轉身,一個執念,命運就此分叉。
倪萍說的是實話:一個“活明白”了,一個還在死磕
再說回倪萍那句話。
她和朱時茂、陳佩斯都很熟。
她曾在采訪中直言:“朱時茂是那種特別懂人情世故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陳佩斯呢,是個有骨氣又特別軸的人。”
這句話,沒貶義,全是實話。
朱時茂懂得“見人下菜碟”,他知道該轉型就轉型,該放下就放下,沒什么不能干的。
陳佩斯守著那點“藝術氣節”,到現在還把表演當信仰。
這兩種活法沒對錯,但現實是:朱時茂過得富足自在,陳佩斯靠門票活命。
你說誰贏了?
不能這么說。
你要是看收入、生活質量、資源人脈,朱時茂贏麻了。
你要看精神世界、藝術追求、個體尊嚴,陳佩斯不折腰。
但社會不會獎給“骨氣”獎金,也不會為“藝術信仰”減免房租。
所以,倪萍那句話,其實像一把分寸準確的刀,切開了兩種人生的本質。
一個活得“順勢而為”,一個走得“寧折不彎”。
一個活得明白,一個堅持到底。
他們是黃金搭檔,更是人生對照組。
時代變了,觀眾也變了。
有人適應了,有人還停在原地。
但無論是哪一種選擇,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都值得敬佩。
有人選擇流量,有人選擇理想。
有人覺得接地氣是活得通透,有人覺得守住氣節才不枉此生。
這兩人,一個用嘴講笑話,一個用行動講道理,他們之間沒有誰高誰低,只有不同的命運路徑。
而我們這些旁觀者,或許也該學著去理解:
活得明白,不等于低頭;
走得苦,也未必走錯。
倪萍那句話,說穿了現象,說不盡人心,但也足夠了:
朱時茂走了捷徑,陳佩斯走了苦路。
可他們都曾讓我們笑過,也曾用堅持給過時代一記耳光。
這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