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歷史性時刻。小米汽車首款SUV車型YU7正式開啟大定,瞬間點燃全球消費市場。官方戰報顯示:開啟預訂僅3分鐘,訂單量已突破20萬臺大關;60分鐘后,累計訂單直逼30萬臺;18小時后鎖單量超24萬臺。這一數據意味著YU7用1小時完成了特斯拉Model Y在中國市場半年銷量(48萬臺)的62.5%,創下全球智能電動汽車銷售速度新紀錄,遠超去年SU7創下的"27分鐘5萬臺"戰績。
重新定義智能SUV的技術內核
YU7全系標配三大硬核配置構筑競爭壁壘:
- 輔助駕駛:搭載英偉達Thor芯片+1顆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11個高清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
- 性能架構:基于800V碳化硅平臺,四驅Max版百公里加速3.23秒,CLTC續航最高835km;
- 智能座艙:1.1米HyperVision全景屏+高通驍龍8 Gen3芯片,實現四區域語音精準交互。
雷軍在發布會上強調:"輔助駕駛是汽車科技的制高點,我們將持續投入研發。"這直接反映在YU7高達28個感知硬件的豪華配置上。
視覺感知產業鏈迎爆發式增長
小米YU7全系列均標配激光雷達,在暗光環境以及異形障礙物識別方面具備更高的精準度,其最遠有效點云距離可達200米。
與此同時,小米YU7對4D毫米波雷達進行了升級。相較于3D毫米波雷達,4D毫米波雷達增添了高度信息,分辨率與點云識別距離均得到大幅提升。最遠有效點云能夠識別200米外的車輛以及100米外的行人,全方位守護用戶的駕駛安全。
據潮電智庫從智能汽車產業鏈渠道獲悉,小米YU7的環視模組與艙內模組由光學龍頭歐菲光主供,ADAS前視模組、周視模組以及后視模組,則由另一頭部企業舜宇提供;在鏡頭方面,歐菲光包圓環視鏡頭與艙內鏡頭,前視、周視和后視鏡頭由舜宇包攬。此外,索尼、豪威以及思特威為小米YU7供應車載CMOS芯片。
歐菲光作為小米的核心供應商,長期與小米維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據供應鏈相關人士透露,歐菲光的車載鏡頭產線已開啟24小時不間斷生產模式,其合肥工廠的產能大幅提升。
光學專家解釋道:“環視系統對于鏡頭畸變控制的要求極為嚴苛。歐菲光能夠進行定制化開發,提供周視系統、自動泊車系統等系統級解決方案,并將其整合形成智能駕駛感知系統。該系統涵蓋前視 8M 雙目攝像頭模組、5 顆周視后視 8M 攝像頭、4 顆環視 3M 攝像頭、1 顆 DMS ToF 攝像頭、1 顆前向數字式 4D 毫米波雷達、5 顆多模式角環繞雷達以及 1 組純固態激光雷達。此系統為智能汽車邁向更高階段的自動駕駛提供有力支撐,這亦是小米選擇歐菲光的關鍵緣由。”
萬億市場空間開啟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1-5月新能源SUV銷量同比激增48%,中高端車型智駕硬件滲透率突破60%。以YU7當前30萬訂單測算:
- 單車感知硬件價值約6000元;
- 直接拉動產業鏈采購額超18億元;
- 歐菲光主供環視+艙內鏡頭與模組。
券商分析師指出:"2025年智能駕駛感知硬件市場規模將突破1200億,歐菲光憑借手機光學領域積累,在車載鏡頭市場市占率有望闖入至行業前列。"
產能與創新的雙重博弈
盡管前景廣闊,挑戰依然存在:
- 交付壓力:小米SU7交付周期仍長達33-52周,YU7海量訂單考驗供應鏈極限;
- 技術迭代:華為ADS 3.0、蔚來天樞系統加速升級,算法競爭白熱化;
- 成本管控:Thor芯片單價超400美元,全系激光雷達增加萬元成本。
為進一步鞏固自身優勢,小米已與國內頂尖高校攜手共建“超視距感知實驗室”。其 XLA 大模型預計于三季度通過 OTA 升級,從而實現無圖城市 NCA 功能。
行業變局蘊含啟示:當小米 YU7 在三分鐘內訂單量突破 20 萬臺時,其背后是歐菲光等本土廠商產線晝夜不停運轉的景象。智能汽車領域的競爭已從整車層面的激烈角逐,延伸至感知元器件的納米級精細競賽。在這場競賽中,誰能掌控“機器之眼”,誰便擁有了開啟下一個十年發展的入場券。
免責聲明:圖文源自互聯網或AI,僅為分享行業發展動態,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