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3 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一檔節目中,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針對 “中國軍方可能利用美國芯片提升戰力” 的擔憂給出了斬釘截鐵的回應。這位即將開啟訪華行程的芯片巨頭掌門人,公開駁斥美國政府對售華芯片的過度擔憂。
他指出,中美軍隊出于風險考量,不會依賴對方的技術 ——“他們根本無法依賴這些技術,因為隨時都可能會被限制使用”。更關鍵的是,他強調 “中國已擁有充足的計算能力”,列舉中國超級計算機的發展成果稱:“這些都是由杰出的中國工程師創造的,而且已經投入運行,他們當然不需要英偉達的芯片來打造自己的軍隊。”
作為全球 AI 芯片領域的領軍者,黃仁勛近年來多次抨擊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政策。
他曾直言,這些限制 “將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不僅會讓美國企業錯失巨大市場,還會倒逼中國加速自主研發。此次訪華前夕的發聲,更像是對美國政客施壓的直接回應 —— 就在兩天前,共和黨參議員吉姆?班克斯與民主黨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聯合向黃仁勛發難,警告其訪華可能 “破壞美國出口管制”,要求他不得與 “涉軍或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 會面。
黃仁勛的反駁直指問題核心:美國試圖通過技術封鎖遏制中國發展的策略,正在遭遇現實困境。數據顯示,受對華出口限制影響,英偉達預計今年第二財季將損失高達 80 億美元銷售額,而彭博社的統計更顯示,美國科技企業因相關政策已累計失去數十億美元收入。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中國占據全球芯片消費的 50% 以上份額。黃仁勛多次強調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美國企業需要進入中國”,
然而,這一產業邏輯正遭遇美國國家安全的強力沖擊。歷屆美國政府均將高性能芯片視為 “國家安全資產”,認為對華出口可能 “加速中國軍事現代化”。這種將技術問題政治化的傾向,導致美國對華芯片管制層層加碼:從最初限制特定型號 GPU 出口,到后來要求企業停止向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供貨,再到今年推出的 “算力限制” 新規,政策收緊的趨勢愈發明顯。
美國政客擔憂 “技術外流威脅國家安全”,科技企業則焦慮 “失去市場導致競爭力衰退”。黃仁勛的訪華行程本身發生在這兩種矛盾中 。
他說的沒錯,美國企業的技術優勢正在受到侵蝕。
失去中國市場的持續反饋,美國芯片企業的研發迭代速度面臨考驗。英偉達為規避管制推出的 “特供版” 芯片,性能較原版存在明顯差距,長期來看可能導致其技術路線與全球市場需求脫節。更重要的是,全球 50% 的 AI 開發者集中在中國,當這些開發者被迫轉向本土芯片生態時,美國技術標準的主導地位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
這種反噬效應已經引發美國商界的擔憂。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多次游說政府放寬管制,其 2025 年發布的報告顯示,若對華芯片出口限制持續五年,美國半導體產業將損失 16% 的全球市場份額,減少 4.7 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的科技發展道路,正如商務部發言人所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離不開中國市場,也離不開各國企業的共同參與”。而美國若繼續沉迷于技術封鎖,最終可能陷入 “自我孤立” 的困境 —— 既失去市場,又喪失標準主導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