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睿見Economy
2025年7月15日-16日,“2025新能源智能汽車新質發展論壇”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主題為“新質引領 智創未來”。地平線副總裁、戰略部&智駕產品規劃與市場部負責人呂鵬出席并演講。
呂鵬表示,一直在說“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上半場大,隨著中國車企在電動化的發展和布局,地平線助力了中國汽車產業從市場份額、技術競爭力再到產業競爭力的過程,現在新能源整個市場滲透率,包括整個中國自主品牌的份額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但是,他指出,現在在電動化方面差異性已經沒有這么高了,同質化也更明顯。下半場的智能化是更重要的戰場。“電動化其實并沒有改變汽車的整個形態,只是動力上的變化,但智能化為電動化提供了很好的基座,因為電動化下散熱、供電、智能計算就有了很好的依靠。同時,智能化,特別是智能駕駛會大幅改變汽車用戶的習慣和出行方式。”
呂鵬指出,如果一個產業發展得比較成熟,其實它就進入到了降本階段,如果它發展還沒有很成熟,其實它是在快速迭代的狀態。如果產業節奏判斷錯誤,會對布局有很大影響。
“在燃油車到電動車時代,電池的成本占40%、50%都不為過,因為這是‘卷’最重要的環節,要提升續航,但如果大部分續航達到了600公里級以上,對于消費者來說再大的續航有沒有更高的價值?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可能沒有這么高的價值,因為平時日常通勤已經足夠使用了,這樣電池成本占比就會慢慢往智能化轉移。我們相信,未來智能化硬件+軟件在整車占比會越來越高。”
但是,如果現在考慮極度降本做普及,對很多用戶體驗、安全性和產業發展將有很大影響。
他提到,如果回看整個智駕發展的主旋律,其實對于車企來說最重要的是節奏,如果節奏踩錯了會很麻煩,因為這其中的算力、算法是兩個制約要素。呂鵬解釋到,對于算力來說,它決定了體驗上限,但同時如果算法能力不夠,上限兌現能力就會有影響。
所以,他強調,最重要的一點是把握每年量產最佳的“甜點位”。它指的是,在這個行業里軟件和硬件能達到一個既滿足競爭同時軟件硬件兌現的能力,快速實現規模化,這樣成本就不會有劣勢,同時具有競爭力,而不是一味用很低的成本來做這個事情。
呂鵬認為,2026年下半年到2027年,算力平臺會成為新的“甜點位”。一方面頭部智駕玩家已經在今年推出算力帶動節奏,包括小鵬MONA03這樣一個15萬以下的車型已經配了500萬的雙OS,比亞迪B級車可能進一步下探,這些都回到了技術AI開發的本質。“AI到最終不外乎算力、算法、數據,你有更大的技術參數就能有更好的智能涌現,明年大家能不能踩中節奏形成規模化、形成好的用戶體驗,我覺得是對每家車企的新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