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車工業發展歷程中,油耗控制技術的進化始終是行業前行的核心動力。從早期機械優化到新能源技術爆發,每一次突破都推動著汽車能耗降低。透過 "全球汽車油耗進化榜",既能回望百年技術變遷,更能見證比亞迪 DM 技術如何改寫行業標準。
百年技術迭代:從機械優化到混動革命
1932 年,雪佛蘭 Confederate 搭載手動變速箱,以 20L/100km 的油耗開啟機械效率優化時代。此后半個多世紀,全球車企接力突破:1954 年奔馳 300SL 用缸內直噴將油耗降至 17L;1962 年通用首款渦輪增壓車型 Oldsmobile Jetfire 優化至 16.6L;1971 年保時捷 911 Turbo 實現渦輪增壓量產,油耗達 14L;1980 年阿爾法?羅密歐 Spyder 憑可變氣門正時技術降至 11.4L;1993 年馬自達 Millenia 的米勒循環技術將油耗壓至 8.7L。
(馬自達 Millenia)
(豐田第一代普銳斯)
(豐田卡羅拉雙擎)
(比亞迪秦L)
(比亞迪海豹06DM-i)
1997 年,豐田普銳斯以 5.9L/100km 的突破性成績,讓混動系統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從美國到德國再到日本,全球車企的技術接力,勾勒出汽車能耗持續下降的清晰軌跡。
比亞迪 DM 技術:16 年跨越式接棒
進入新能源時代,中國比亞迪接過技術接力棒,DM 技術 16 年間實現跨越式進化:
2008 年第一代 DM 技術(F3DM)作為全球首款插混轎車,油耗 10.7L/100km,開啟自主探索;
2013 年第二代 DM 技術將油耗降至 5.9L,追平同期豐田普銳斯;
2018 年第三代 DM 技術優化至 4.3L;
2021 年第四代 DM-i(秦 PLUS)以 3.8L 虧電油耗實現反超;
2024 年第五代 DM 技術(秦 L DM-i & 海豹 06DM-i)更以 2.9L/100km 的虧電油耗,成為全球油耗最低量產車型,完成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蛻變。
技術破局:重構插混技術邏輯
比亞迪的突破,源于對技術路徑的顛覆性重構。與日系混動(豐田 THS、本田 i-MMD)側重 "油電協同" 的燃油車優化思路不同,DM 技術從誕生就定義 "插混 = 可油可電的電動車"。
第五代 DM 技術構建以電為主的動力架構:插混專用發動機熱效率達全球最高 46.06%,EHS 電混系統綜合效率 92%,插混專用刀片電池能量密度提升 15.9%。全領域技術突破,讓比亞迪從技術追隨者躍升為全球插混標準制定者。
行業引領:重塑全球市場格局
如今,比亞迪以 2.9L/100km 的虧電油耗霸榜全球,更在市場端形成絕對優勢:累計超 360 萬輛插混車型銷量,中國每 2 輛插混就有 1 輛是比亞迪,全球每 4 輛插混中 3 輛來自中國品牌。
從 1932 年的 20L 到 2024 年的 2.9L,全球汽車油耗進化史見證著技術迭代的力量。比亞迪 DM 技術的持續霸榜,不僅是 "技術為王" 理念的實證,更標志著中國汽車品牌已站在全球新能源技術的最前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