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讓英偉達芯片進中國,今天的中國芯片產業,真能挺直腰板說“不”了嗎?
7月15日,美國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CEO黃仁勛,愉快地宣布:“美國政府已經批準了我們的出口許可,我們可以開始發貨了,所以我們將開始向中國市場銷售H20“。
過去三年,美國對英偉達芯片的出口限制堪稱“步步緊逼”,從H100全面禁售,到A100性能閹割,今年4月更絕,連H20這種“閹割版”都不讓賣,但結果呢?
現在突然扭扭捏捏松口子,還一副“大發慈悲”的樣子,背后原因,說白了三個“撐不住了”。
第一,美國芯片企業的業績大幅下滑。以英偉達為例,中國市場占營收20%,徹底放棄等于自斷一臂,但美國禁令又卡著脖子。
此次獲批的H20閹割版,堪稱“妥協的產物”,雖然用了英偉達的架構,但算力砍半,內存縮水,連玩游戲都帶不動高畫質。性能雖弱,卻能在合規框架內搶回部分訂單。
第二,全球芯片市場格局發生變化。尤其是中國本土芯片企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美國企業的市場份額受到擠壓。
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國產AI芯片出貨量同比暴漲40%,華為“昆侖芯”性能逼近國際主流水平,阿里、騰訊等巨頭已大規模采購國產芯片。再不松口,H20可能徹底失去中國市場,到時候連“閹割版”都賣不出去。
第三,美國芯片產業的供應鏈也受到沖擊,由于無法與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進行正常貿易,許多芯片制造材料和設備供應商也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
別看現在特朗普蹦得歡,但他心里清楚:中國芯片市場是塊“肥肉”,完全封鎖會逼中國突破技術,讓你用性能不夠的芯片,反而能拖慢你的研發速度,所以用H20當個“安全閥”,讓中國企業不至于徹底轉向國產。
但說實話,H20閹割版,對咱們來說,確實有點“雞肋”了,性能不夠,價格不低,能解部分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但對頭部AI公司而言,真不一定買賬。
買了,可能被技術鎖死。用慣了英偉達的生態,自研動力就弱了,美國正等著你“溫水煮青蛙”。就像某些依賴國外技術的企業,長期以來在自主創新方面投入不足,逐漸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不買,自研加速,逼著企業咬牙搞國產替代。比如寒武紀、地平線的芯片,雖然目前不如H20,但進步肉眼可見。以華為自研的麒麟芯片,在性能和市場份額上都有了顯著提升,也證明了國內企業的自研潛力。
舉個例子,就像以前咱們買手機非iPhone不可,現在呢?華為、小米直接對標,芯片也是一樣的道理,以前咱們確實被“卡脖子”,但現在確實不一樣了。
從“中興斷芯”的至暗時刻,到“華為鴻蒙+自研芯”的破曉重生,中國用五年走完西方二十年的技術長征,今天的中國芯,早已練就三重護體神功。
其一,技術免疫力,國產芯片不怕斷供,就像打了疫苗不怕病毒。華為備胎轉正、中芯國際產能狂飆,全是證據。
其二,市場吸引力,全球AI企業排隊來華,因為中國有最大應用場景,誰能適配這片土壤,誰就握住未來。
其三,政策定力,“十四五”規劃疊加萬億產業基金,國家把芯片升為“戰略生命線”,從材料、設備到設計軟件,中國正一條龍補短板。
美國解禁H20?我們歡迎競爭,但更要清楚,中國芯的底氣,早已不靠“別人的施舍”。
最后送上一句,科技博弈沒有永恒贏家,但自立者永遠不敗,中國芯,繼續狂飆,別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