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 和平
1952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103×34cm
保利拍賣二十周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成交價:RMB 7,475,000
在近現代美術史的璀璨星河中,「和平」這一主題,對齊白石而言,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它不僅是齊白石藝術生涯中的重要篇章,更在整個時代的藝術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十世紀中葉,世界格局風云變幻,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和平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祈愿。1949年4月,世界和平大會分別在巴黎和布拉格召開,和平鴿作為和平的象征,進入了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主題之中。次年,應《人民畫報》之邀,齊白石開始了他在和平鴿繪畫領域的首次嘗試。據婁師白回憶,為了能更精準地描繪鴿子的形態(tài),他特意請《人民畫報》購置了一只鴿子。他悉心觀察后,最終完成的作品,刊登在1950年11月號的《人民畫報》上,開啟了他和平鴿創(chuàng)作的序幕。
然而在1952年(壬辰年)成為了齊白石“和平鴿”題材創(chuàng)作的高峰時期,這一年他創(chuàng)作的諸多作品,尤其是以92歲高齡完成的畫作,都展現出非凡的藝術水準。其中,巨幅畫作《百花與和平鴿》更是聲名遠揚。當時,為迎接在北京舉辦的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大會,齊白石傾注心血,耗費整整三天時間,在丈二匹整宣紙上精心繪制。畫中,繽紛絢麗的百花與靈動優(yōu)雅的和平鴿相互映襯,和諧共生,生動詮釋了和平的美好寓意,贏得了中外和平人士的一致贊譽。齊良末回憶父親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時的情景,言語間滿是敬佩。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齊白石在1952年后如此頻繁地創(chuàng)作和平鴿題材作品呢?中央美術學院吳雪杉教授經過深入研究發(fā)現,畢加索的和平鴿或許是關鍵因素。畢加索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鴿子題材的作品,尤其是為世界和平大會創(chuàng)作的那幾幅,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召開前后,畢加索筆下的和平鴿形象在北京乃至整個亞洲廣泛傳播,幾乎隨處可見。而齊白石在中國藝術界的地位極高,人們常將他與畢加索相提并論,兩人所畫的和平鴿也不可避免地被放在一起比較。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下,齊白石懷著對藝術的執(zhí)著與追求,全身心投入到和平鴿的創(chuàng)作中,立志要畫出獨具特色、能與畢加索媲美的和平鴿作品。
根據齊良末的回憶,1952年的秋冬齊白石開始專門開始養(yǎng)鴿,以便能隨時隨地觀察鴿子的一舉一動。在這段時間里,他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寫生畫稿,這些畫稿是他藝術探索的真實記錄。同時,他還創(chuàng)作出一批高品質的和平鴿畫作。即使沒有外界的委托,他也主動投入到和平鴿的創(chuàng)作中,正如李可染所說,齊白石「為了和平運動不斷地畫和平鴿」。
這件作品便是誕生于這一時期,齊白石在藝術上不斷追求突破。他不僅在鴿子的畫法上精益求精,反復錘煉鴿子形態(tài)和圖式,力求將鴿子的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還致力于將和平鴿這一外來藝術形象「中國化」。他巧妙地將鴿子與荷花、花瓶等富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元素相結合,通過諧音等方式,賦予作品更深層次的寓意,充分體現出「和平鴿」圖像創(chuàng)作的在地化傾向,讓這一象征和平的形象在中國文化土壤中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