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報道,美國空軍近期要搞場“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說是史上規模最大的,要持續兩周左右。為了這場演習,五角大樓特意撥了5.3億美元。聽說這演習由美軍印太司令部牽頭,戰略司令部、運輸司令部和北方司令部一起幫忙組織,會調動包括戰略轟炸機在內的大約300架戰機,還有幾千名作戰人員跨區域部署。目前美國已經邀了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國的空軍一起參加,還打算在演習里評估不同聯隊的空中戰力。
“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還將與該地區的美國空軍“竹鷹”演習、美國和澳大利亞聯合主導的“護身軍刀”等其他演習相配合。參演總兵力達3.5萬人,參演國家多達19個,相比2023年的同系列演習增加6個。美國媒體稱,參演國家的增多表明該演習日益受到太平洋地區國家的重視。該演習范圍更是從印度洋的圣誕島一直延伸至6500公里外的珊瑚海,為“護身軍刀”系列演習歷年之最。目前參加演習的各國軍隊已經陸續抵達。
美國軍艦(資料圖)
美國空軍參謀長直言不諱:這場演習就是為"大規模中美沖突"量身定制。這一名稱本身便耐人尋味——將太平洋比作冷戰前線,中國被隱晦地定位為“新冷戰”對手。盡管白宮口頭否認對華“新冷戰”,但演習的象征意義已不言自明。不過,演習的核心戰術"敏捷戰斗部署",暴露了美軍最深的恐懼——他們擔心駐日韓基地的機群會在解放軍火箭軍首輪打擊中"團滅"。分析指出:"美軍這套戰術本質上是承認第一島鏈已不可守。"
十年前,美軍在亞太依賴日本橫須賀、韓國烏山和關島安德森三大基地群。如今,在第一和第二島鏈已新建超過300個簡易機場,最小的僅能停放兩架戰機。面對美軍在太平洋的密集布局,中國展現出令外界矚目的戰略定力。在硬件層面,中國造船業2024年交付10艘055型萬噸驅逐艦,這一數量超過美國過去十年同類艦艇總和。空中力量方面,殲-20隱身戰機年產量突破50架,配合反隱身雷達網絡,已形成覆蓋第一島鏈的空中警戒體系。
美軍基地(資料圖)
美國不僅自己窮兵黷武,還不斷拉攏盟友,形成所謂“人多勢眾”的假象。但實際上,美國的軍事同盟是典型的外強中干。許多國家其實并不愿意被綁上美國的“戰車”。 美軍這次的演習,本質上就是美軍針對中國“備戰”的一部分。這也就說明,無論中美關系發展到哪一步,美國都沒有放棄將中國視為“假想敵”的預設,仍然在為中美之間可能的“熱戰”制定并完善作戰計劃。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說,大家一談到中美關系,中美可能發生的沖突,就會談到臺灣問題、南海問題,在這些問題上的立場中國政府是非常清晰的,沒有人愿意打仗,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將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允許“臺獨”。主動權在中國手里,我們將根據形勢的發展、根據我們的需要、根據“臺獨”的動向,來決定我們什么時候采取什么樣的舉措來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美國必須尊重中國的主權,必須恪守在臺灣問題上所作出的有關承諾。
拉夫羅夫(資料圖)
就在幾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吉隆坡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拉夫羅夫表示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俄中保持著密切協調配合,體現了雙方關系的全球性和戰略性,這在當前形勢下尤為重要。俄方將全力支持中方擔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共同籌備好下階段高層交往和各領域合作,加強在金磚國家等框架下溝通協作。
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王毅歡迎拉夫羅夫來華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表示中俄關系是當今世界最穩定、最成熟、最富有戰略價值的一組大國關系。雙方始終從歷史縱深、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推動兩國各領域合作。兩國外長保持密切接觸,有利于及時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當前的重點是共同籌備好下階段高層交往,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促進各自發展振興,共同應對動蕩變革世界帶來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