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凌晨就會被吵醒。”家住靜安區泰州路的居民夏阿姨最近向“解放日報·夏令行動”反映,今年3月以來,泰州路427號附近的一塊空地在每天凌晨四時左右都會出現垃圾車卸貨、分揀作業,“聲音乒乒乓乓響個不停,一敲就是一兩個小時,天天如此。”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這一情況并非孤例。包括泰州路、余姚路等地在內,多個點位均存在凌晨垃圾清運或分揀行為,相關作業不但時間偏早,部分地點還靠近居民區、存在聲音大、擾民程度高等問題。盡管有居民多次撥打市民熱線投訴,但問題并未得到徹底解決。擾民問題何時才能緩解?凌晨垃圾作業能否規范管理?
一塊空地成了垃圾“臨時分揀場”
“原本這里不是堆垃圾的地方呀,根本就沒這些事情的。”夏女士告訴記者,泰州路427號原是一個幼兒園,關閉后變為工地。她印象中,這塊空地過去一直空著,今年3月開始,裝有垃圾的三輪車開始凌晨駛入,將大件垃圾卸在地面上。“泡沫板、木材、板凳、沙發,什么都有。他們還現場拆,彈簧沙發都要敲開來,半夜里這么敲,鳥都被吵醒了。”
夏女士所記錄下的凌晨垃圾分揀,當時為凌晨4:19分。
而夏女士就居住在靠近泰州路一側的臨街四樓,距離這片用來分揀垃圾的空地十余米,即使晚上緊閉門窗,她依然會被凌晨垃圾分揀的聲音吵醒,“這天氣燥熱,本來就夠煩的,每天都在想‘明天別來了’,結果又來了,幾個月都沒睡過一次完整的覺”。
7月14日凌晨4時,記者來到泰州路427號一帶探訪。現場是一塊靠近人行道的圍擋空地,仍可見零星散落的木屑,該處無任何垃圾作業提示或告示。雖然當日未等到分揀人員出現,但一旁小區的夜班門衛告訴記者,“每天早上凌晨四五點左右都會有三輪車過來,很準時天天來,有時候運個三四車,然后再有一輛大型車輛來拉走。”
對面小區的門衛也證實,“這個垃圾點是三月份才過來的,收垃圾的人說這些是路邊的暴露垃圾,必須天亮前清走,所以就一車一車先拉來這里,再統一清運。”
小區居民提供了他們與作業人員溝通的視頻,一段凌晨4:03的視頻中,一輛黃色三輪車正在地上堆放大件垃圾;另一張拍攝于清晨6:02的照片里,另一輛大型綠色卡車駛入,完成垃圾轉運。視頻中,分揀與卸貨聲音清晰刺耳,部分畫面還記錄下居民因噪聲問題與作業人員發生爭執,最終警方趕到協調。
垃圾運輸人員回應稱,他們負責的是曹家渡街道的暴露垃圾清運,“不是生活垃圾”,只是撿拾的散落在街道上的暴露垃圾,在這里“臨時堆放”,隨后就會由轉運車統一拉走,并表示會提醒其他人員不要在現場拆分。民警在一旁協調,然而,居民對此并不認可。“這些東西體積大、分量重,就算不拆也吵。往地上一扔,就‘砰’地一聲。”
夏女士稱她此前已經通過不同渠道進行反映,但擾民情況仍未得到解決:“投訴轉到街道,說這個問題會再匯報,居委會則讓我繼續去反映。”7月14日,垃圾分揀人員并未在凌晨出現,夏女士本以為這個問題解決了。但7月15日,她再次被凌晨4點的垃圾分揀聲吵醒,“我訴求很簡單,就是不要擾民,如果原本西康路康定路處的暴露垃圾分揀點因拆遷換位置,為何不能告訴居民一聲,選擇離居民區稍遠一些的街區?”
其他點位也有垃圾清運擾民情況
記者在走訪中還發現,類似的清晨噪音問題也出現在不遠處的姚西小區,住在臨街樓棟的居民稱小區內的垃圾清運也是在凌晨四點多開始,十分打擾睡眠。
7月14日凌晨4點45分,記者來到余姚路靠近姚西小區西北門的位置,正好碰到一輛壓縮式垃圾車正在路邊作業,車身處寫著“干垃圾清運”。環衛工人從小區垃圾廂房里將黑色的干垃圾桶一個個拉出,拖行過程中垃圾桶與地面摩擦出“刺啦刺啦”的聲響,接著將垃圾桶對接到垃圾車上后啟動壓縮裝置,“咯噔咯噔”的機械運轉聲在清晨格外明顯。對于桶內壁黏附的垃圾,工人還需要用鐵鍬不斷鏟除,金屬與塑料的撞擊聲也十分刺耳。
凌晨4:45分,在余姚路上靠近姚西小區西北門處的垃圾廂房正在進行清運
大約凌晨五點左右,該處垃圾清運完畢
此外,由于小區門口停放有大量共享單車,幾乎把小區鐵門都堵住了,清運工人只能繞行拖運,也進一步加長了作業時間和噪音影響。整個作業過程持續了十幾分鐘。作業結束后,工人再將垃圾桶拖拽回廂房。記者詢問環衛工人作業時間為什么這么早,對方表示,這一帶安排的是每天早晚兩次清運,早上時間段大概是4:40到4:50之間。
記者梳理發現,垃圾清運擾民不是個別現象,相關投訴主要集中在早晨清運環節。一方面,是作業時間普遍偏早,常常早于規定時間進入居民小區或附近;另一方面,是部分作業方式不規范,如直接在地面分揀、操作粗放、未作任何公示等。
針對這些問題,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近年來曾多次開展專項治理。市綠容局曾在考核指標體系中規定垃圾清運進小區收集作業不得早于每天早上6點。按照《上海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管理辦法》,車輛的作業噪聲應符合國家和本市環境噪聲標準;機械清掃保潔作業避開早晚交通高峰時間。相關部門還印發了《生活垃圾收運作業單位管理規范》及《生活垃圾收運作業人員操作規程》,要求環衛人員在作業過程中避免大聲喧嘩或采用敲擊、撞擊等方式傾倒垃圾、拖拽垃圾桶等不規范作業行為,減少噪音擾民問題。
但夏季垃圾量大,作業時間緊張,現實情況中像泰州路、余姚路上這樣的點位仍廣泛存在早于6點的作業現象。尤其是臨時垃圾點的設立與管理,若缺乏與居民的有效溝通,極易引發矛盾。市民們也希望,相關部門能持續進行清運垃圾擾民整治行動,合理安排時間、改進設備、引導文明作業,還居民一個清凈的睡眠。
原標題:《夏令行動| “覺都睡不完整”,凌晨四點垃圾作業聲擾民,怎么才能安靜些?》
欄目主編:毛錦偉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王一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