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潘昱辰 編輯/高莘】7月15日,2025新能源智能汽車新質發展論壇在吉林長春東北亞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地平線副總裁、戰略部與智駕產品規劃與市場部負責人呂鵬在論壇上表示,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駕駛會大幅改變汽車用戶的習慣和出行方式;同時,智能駕駛的發展注重于節奏,應踩準“甜點位”。
地平線副總裁呂鵬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呂鵬表示,隨著中國車企在電動化的發展和布局,中國汽車產業在市場份額、技術競爭力、產業競爭力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但如今汽車在電動化上的差異性已經變小,同質化更為明顯。因而下半場的智能化將成為更重要的戰場,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駕駛會大幅改變汽車用戶的習慣和出行方式。
在呂鵬看來,汽車智能化的普及是整個中國汽車行業合力推動的結果。當下,如果一輛車沒有輔助駕駛功能,消費者便會認為它不夠智能,從而影響汽車品牌的形象。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從比亞迪“天神之眼”全車系推動智駕平權,到特斯拉FSD V13進入中國,都對整個行業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并使行業由營銷驅動轉向產品力驅動。
不過他也坦言,目前的智駕還遠遠沒有真正滿足用戶需求:“消費者最理想的狀態可能是周五下班,設置目的地,睡一覺,到海邊看日出,但離這個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呂鵬表示,由于智駕的發展更多偏向于軟件,汽車行業正從傳統制造業慢慢向ICT產業發展,而關鍵則在于了解用戶的需求。他以ICT產業從個人電腦(PC)到手機的發展為例:當沒有滿足用戶需求時,行業便處于快速迭代期,當用戶需求完全得到滿足時,行業節奏便來到了穩定期。
他認為,智駕更像手機的基站,發展關鍵在于“快打慢”——早期大量手機廠商都在自研基站,但從2G、3G、4G再到5G,產業通信基站發展非常迅速,只有跟上速度,最后才能提供好產品:“無論自研還是外包,只有形成規模化、快速迭代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需要回答的是:智駕在快速變革期是不是做得足夠快?是不是能夠做得又快又好,滿足競爭迭代的要求?”呂鵬說。
但呂鵬也坦言,如果智駕方案為了普及而考慮極度降本,將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安全性和產業發展。因而對于車企來說,智駕發展最重要的是節奏,如果產業節奏判斷錯誤,將對企業布局產生很大影響。
在他看來,制約智駕發展節奏的兩大要素是算力和算法:算力決定了智駕體驗的上限;算法則決定了兌現上限的能力。因此,智駕發展最重要的便是把握每年量產最佳的“甜點位”,既軟硬件能達到同時兌現能力的時機,從而快速實現規模化,在保持成本優勢的同時具備競爭力。
呂鵬表示,地平線征程6芯片從去年達到量產狀態,到今年快速達到上車100萬套的量級,依靠的是自征程2起歷代芯片積累的大量技術能力和產品性能,但同時也踩對了行業的“甜點位”。
在他看來,2026下半年到2027年的算力平臺會成為新的“甜點位”,因為頭部智駕玩家已在今年推出算力帶動節奏,如小鵬MONA M03在15萬元以下的車型已配備了高階智駕能力,而比亞迪的B級車也可能進一步下探:“明年大家能不能踩中節奏形成規模化與良好用戶體驗,我覺得是對每家車企的新挑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