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秋,甘肅哈達鋪附近的一處懸崖窯洞前。紅軍偵察連長梁興初剛剛兵不血刃,智取了一個負隅頑抗的保安團。敵人乖乖繳械投降,幾十條槍械堆在地上。
梁興初的目光被一支嶄新的駁殼槍吸引,他習慣性地想試試槍機是否靈活——就在手指觸碰槍口的瞬間,“砰!”一聲悶響,鮮血瞬間從他右手掌心涌出。
這位在湘江血戰、平型關廝殺等尸山血海中都未曾傷過分毫的猛將,竟在一次幾乎零戰斗的小規模繳械行動后,因自己的大意驗槍,右手被打穿,落下了終身殘疾。
這戲劇性的一幕,恰恰印證了他日后那句著名的自我評價:“我天生就是打大仗的料,仗越小,越容易負傷!”
“鐵打的梁大牙”:烽火淬煉出的戰場金剛
梁興初,人如其名,一個“興”于戰火、“初”心鐵打的軍人。1930年,這個背著鐵錘參軍的江西吉安小伙,帶著一身打鐵練就的筋骨和倔強,走進了紅軍隊伍。沒有槍,就從敵人手里奪。
第一次反“圍剿”,這個新兵蛋子掄著鐵錘,瞪圓了眼睛,齜著標志性的大牙,不要命地往敵陣里沖,那股子蠻勁和狠勁讓敵人膽寒,也讓他迅速從戰士成長為班長、連長。
黃陂戰斗,他率連冒雨猛攻,贏得了珍貴的“模范連長”稱號和象征紅軍最高榮譽的紅星獎章。他“梁鐵匠”的綽號,也漸漸被更威風的“鐵打的梁大牙”所取代。
真正讓“梁大牙”的威名在生死考驗中響徹的,是長征路上慘烈的湘江戰役。時任紅一軍團二師五團三營營長的梁興初,肩負著開路先鋒的重任。
在突破湘江的生死關頭,他的三營負責死守灘頭陣地,掩護主力過江。桂軍的重炮、飛機像雨點般傾瀉,兵力數倍于己。整整一個星期的鏖戰,灘頭陣地反復易手,血流成河。
梁興初如同釘子般釘在陣地上,被炮火熏得滿臉焦黑,本就棱角分明的臉在硝煙中更顯得如同“地獄里來索命的黑無常”,連自己人初見都嚇一跳。敵人越是兇狠,他越是斗志昂揚,掄起大刀片就帶頭反沖鋒。
最終,陣地守住了,但數萬紅軍戰友血染湘江。令人驚嘆的是,在如此煉獄般的戰斗中反復沖殺,梁興初竟奇跡般地毫發無損。
過了江,他拍著身上的塵土,對驚魂未定的戰士們咧嘴一笑,露出了那口標志性的門牙:“別看這幫敵人孫子鬧得歡,屁顛屁顛的,可那閻王老子,就是不收我梁興初!”這份在絕境中淬煉出的豪氣與近乎“金剛不壞”的戰場運氣,成了他傳奇的開始。
平型關的“詐尸”營長:大仗中的福將本色
這份傳奇在抗日戰場上得到了延續。1937年,從抗大畢業的梁興初,出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三營營長,隨即迎來了名垂青史的平型關伏擊戰。三營的任務是死守關鍵陣地——老爺廟高地。這里是日軍遭受伏擊后瘋狂反撲、企圖撕開缺口的焦點。
戰斗異常慘烈,日軍憑借汽車和溝坎頑抗,機槍瘋狂掃射,煙霧彌漫了整個山谷。梁興初親自操起機槍猛射,沖鋒號一響,他更是端起刺刀就躍出戰壕,帶頭沖向敵群。白刃格斗,槍托飛舞,馬刀閃光,怒吼與爆炸聲交織。他如同戰神附體,一個又一個鬼子倒在他的刺刀下。
戰斗結束時,極度疲憊的梁興初渾身浴血(幾乎全是敵人的),累得癱倒在尸堆里想小憩片刻。營部的小通信員見他躺在血泊中一動不動,以為敬愛的營長犧牲了,頓時號啕大哭:“營長,你醒醒呀!”
這一哭,把梁興初驚得“詐尸”般坐了起來,瞪著眼罵道:“嚎什么嚎,老子一塊皮都沒破,現在正高興著呢!”
平型關大捷,三營立下大功,梁興初再次從一場惡戰中全身而退。這兩次決定性的戰役(湘江、平型關)后,他更加確信了自己的“體質”:“我天生就是打大仗的料!無論是反‘圍剿’、長征打硬仗,還是打鬼子的大戰役,每次都毫發無損。”
小仗的“魔咒”:臘子口外的意外與遺憾
令人費解的是,這位在驚天動地的大戰中總能化險為夷的福將,卻在一些規模較小的戰斗中屢屢“翻船”,甚至留下終身殘疾。早在中央蘇區反“圍剿”時期,一次小規模戰斗中,他的腿上就中過流彈。長征前夕的于都河伏擊戰,為搶占一個制高點,他沖鋒在前,被一顆子彈從左腮打入,右腮穿出,這次“小仗”差點要了他的命,所幸他鋼鐵般的意志和體質挺了過來。
最令人扼腕,也最富戲劇性的受傷,發生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哈達鋪之后。1935年9月,紅軍攻克臘子口后向東北挺進。時任偵察連長的梁興初,率部化裝成中央軍智取哈達鋪,并在此地收集到關鍵報紙信息,為黨中央決定落腳陜北立下大功。
隊伍繼續北上時,梁興初帶著一個排在前方偵察,發現懸崖窯洞里藏著一股約120多人的地方保安團。這股敵人本打算等紅軍過后再溜出來。梁興初果斷報告上級,并受命解決這個隱患。他指揮部隊包圍窯洞,展開政治攻勢,虛張聲勢地喊話:“天黑前不繳槍就開炮!”
實際上紅軍當時根本沒有炮。這一招“空城計”果然奏效,敵人乖乖開門繳械,六七十條槍(包括駁殼槍和花機關槍)被順利收繳,團總以下所有人被當場釋放。這是一次極其成功的、兵不血刃的“小仗”。
就在勝利的喜悅中,意外發生了。梁興初在檢查繳獲的一支上好駁殼槍時,不慎觸動了已上膛的扳機。“砰!”子彈近距離射穿了他的右手掌。這次負傷極其嚴重,盡管后來取出了碎骨片,但由于戰時醫療條件所限,未能得到及時完善的治療,導致他的右手食指和中指后半輩子再也無法彎曲,留下了永久的殘疾。
這次發生在幾乎無戰斗的繳械行動之后的意外,成了梁興初將軍戎馬生涯中一個極具反差的注腳,也是他感慨“仗越小,越容易負傷”最有力的例證。
【參考資料】:《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梁興初卷》(解放軍出版社)《四野名將錄:梁興初》(當代中國出版社)《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史》(解放軍出版社)《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征戰實錄》(武漢出版社)《抗美援朝戰爭史》(軍事科學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