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刷到餐館拍攝的菜品視頻,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山東臨沂的餐館老板張女士,卻因為一段隨手發的視頻差點關了店 —— 一段 “蛤蟆湯” 的視頻,竟引來 45 萬元的罰單。
張女士在臨沂蘭山區經營著 “欽知坊老菜館”。店面不大,只有幾張桌子,做的都是本地特色家常菜,一直安分守己地做生意。今年 2 月,她像往常一樣,拍了段店里的 “蛤蟆湯” 傳到抖音。視頻里,先是一盆熱氣騰騰的湯,旁邊手寫標注 “蛤蟆湯”;中間穿插了店里其他昆蟲食材的畫面;最后還拍了拍飯店外觀。整個視頻沒有配樂,沒有旁白,沒有標價,更沒有購買鏈接,純粹是記錄自家飯店的日常菜品。
3 月 22 日,張女士突然接到蘭山區市場監管局的電話。對方說她發的視頻涉嫌違反廣告法,要求配合調查。當時張女士正在幾十公里外的娘家,趕忙在電話里解釋:自己在外地,一周內一定回去配合,并且掛了電話就把視頻刪了,生怕惹出麻煩。她想著,開店就得配合政府部門工作,把事情說清楚就沒事了。
哪想到事情沒按她想的走。3 月 24 日,她還在琢磨怎么去市場監管局說明情況時,一份《行政處罰告知書》竟從飯店門縫里塞了進來。張女士打開一看,腦袋 “嗡” 地一下 —— 告知書上寫得明明白白,她的餐館涉嫌發布法律禁止的廣告,并且因 “拒絕配合調查” 要從重處罰,擬罰款 45 萬元!這讓她徹底懵了:自己明明答應配合,怎么成了 “拒絕配合”?發個日常視頻怎么就違法了?這 45 萬對小飯館來說,一年利潤都夠不上,簡直是把人往絕路上逼。
張女士想不通。視頻里的 “蛤蟆湯”,用的是當地俗稱 “蛤蟆” 的牛蛙,并非國家保護動物;發視頻也不是為了打廣告,只是分享日常。于是她向媒體曝光,為自己討說法。
這事很快引發網友熱議。大家紛紛質疑:一段沒廣告元素的日常視頻,憑什么罰這么多?說好了配合卻被定性為 “拒絕”,執法程序是否合理?
更讓人疑惑的還在后面。7 月 11 日,當地通報稱 5 月 12 日已決定不予處罰。但張女士說,當時只被要求停發視頻、停售菜品,從沒聽過 “不予處罰” 的說法,也沒收到書面通知。7 月 14 日,工作人員才送來《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落款日期竟是 5 月 12 日。這就像收到一封幾個月前就該到的信,實在奇怪。
工作人員催她簽字,張女士文化不高,想等律師來了再簽。對方卻急著找社區居委會人員見證,在回證上寫了 “拒簽”。
最終臨沂市調查認定,蘭山區市場監管局辦案時證據不足、程序不當。該執法行為被撤銷,5 名相關工作人員被停職。
事情就這樣鬧完了。這樣的荒唐事,但凡有關部門人員懂點法規、懂點常識,本可以避免的,偏要拿著雞毛當令箭,結果玩大了,把自己玩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