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鄄城縣什集鎮祝樓村,一片200畝的果園正奏響生態農業的和諧樂章。這里采用林下養鵝與種植多種水果相結合的立體種養模式,從6月中旬桃子上市,直至霜降時節蘋果收獲,實現夏秋水果不斷檔、銷售不停歇。
“以前除草都是采用割草機和人工的方式,雖然也綠色環保,但成本上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果園負責人溫站柱介紹,果園內養殖了1000多只鵝,一年出欄兩次。這些鵝不僅是果園的“守護者”,更是生態循環中的重要一環。果園里養鵝,不僅能吃掉里面的雜草,還可以吃掉害蟲,鵝糞能為土壤提供養分,使果樹結出的果實口感更脆甜,鵝長成后出售,還能帶來一筆不錯的收益。
自2019年建園以來,溫站柱一直沿著標準化綠色生態種植的路子不斷探索與創新,做到了“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有效推動產業興旺與生態優美同頻共振,促進增產增收。
在果樹種植方面,果園內種植了5個品種的桃樹、3個品種的梨樹及6個品種的蘋果樹,不同品種的水果成熟時間不同,從6月中旬桃子率先成熟上市,到隨后梨的豐收,再到霜降時節蘋果的收獲,巧妙地實現了水果供應的季節性銜接。隨著生態種植模式的不斷完善,加上科學的管理以及機器與人工的有效配合,從2019年到現在,果子產量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良好態勢。
目前,果園里的水果憑借優良的品質,在周邊地區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前來購買。
通訊員 李茜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