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當前整頓書法界的混亂現象,恢復中華書法的正統,是各級書法家協會領導的職責所在,也是大家共同的期望。因此,自著名書法家孫曉云女士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以來,她一直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丑書,并致力于消除丑書大師滋生的環境。在孫主席的批評和指導下,部分丑書大師表示愿意改正,但也有不少書法名家對此持不同意見,比如當代“四大狂草家”之一的張旭光。
張旭光曾受聘為北京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的客座教授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張旭光深入研究了二王的書法體系,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近年來也有人戲稱,盡管他被譽為“四大狂草家”之一,但他的知名度似乎得益于與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旭同名的關系。
雖然這句話可能不太中聽,但也并非完全沒有道理。實際上,對于張旭光的狂草書法,不僅大多數普通人難以理解,甚至那些滿頭白發、喜歡發表高論的書法協會專家也可能感到困惑。因此,曾有網友形容張大師的狂草如同“死蛇掛在樹上”,令人難以接受。還有網友指出,張大師的作品略顯蒼白無力,缺乏穩健內斂的寧靜之美,雖然不至于歸類為丑書,但其藝術欣賞價值也確實有限。
對于外界的評論,張旭光先生通常能夠保持淡然的態度,只要這些言論沒有涉及人格攻擊或者言辭過于激烈。然而,當得知孫曉云主席最近提出要嚴厲打擊書法界不良現象的消息后,原本與“丑書”并無直接關聯的張旭光卻感到了一絲不安。他擔心這次整頓行動會波及自身。因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張大師表現得有些畏首畏尾,并發表了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言論,似乎在表達自己的委屈之情。
張大師認為,書法領域應當百花齊放,不應由個別人的意愿劃定界限。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不應輕易以大眾的名義來評判一個書法家的好壞。他強調,自己的作品是引領時代潮流的藝術,不必追求大多數人的認可,只需得到少數人的贊賞便已足夠。如果能夠獲得大多數人的贊譽,那反而意味著作品處于平庸之列。
對于張大師的這一觀點,許多網友并不認同,甚至覺得有些荒謬。他們認為,聲稱自己的書法無需多數人的認可,實際上是在貶低大多數人的審美能力。
確實,藝術的價值往往在于它能觸動人心,引發共鳴,而不僅僅是少數人的自賞。張旭光先生的觀點,雖有其個性與堅持的一面,但在書法藝術這一廣泛受眾的領域里,若一味追求特立獨行,忽略大眾審美與接受度,恐怕難以長久立足。
孫曉云主席所倡導的整頓書法界,其核心并非扼殺個性與創新,而是旨在剔除那些打著“藝術創新”旗號,實則背離書法本質、嘩眾取寵的“丑書”現象。
張旭光先生作為書法界的資深人士,其狂草作品雖有其獨特之處,但若想獲得更廣泛的認可與尊重,或許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在保持個性的同時,也能與大眾審美產生共鳴。畢竟,藝術的終極目的是要與人交流,觸動人心,而非僅僅停留在自我表達的層面。
此外,書法藝術的發展也需要一個健康、有序的環境。孫曉云主席的整頓行動,正是為了營造一個這樣的環境,讓每一位書法家都能在公平、公正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才華與魅力。對于張旭光先生而言,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他可以通過這次整頓,重新審視自己的藝術道路。
看孫曉蕓的書法,有朋友提問,為什么從小就練字,寫字依然很丑?
努力是很重要,動腦子練也很重要。沒有老師,可能會慢一些。但是現在網絡這么發達,自學的方式方法很多,長期堅持學習,用心用腦子,會慢慢變好的。
如果并不是很想學,已經到了,看不得聽不得,心里容不得的地步。那就不要學,你對練字抵觸情緒很深,而且把寫字作為一個情緒宣泄的借口。父母把你關在家里,只布置任務,又不教你等等,這些都是情緒的宣泄。既然是借口,就說明,你現在有比練字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解決。不如先解決好那些事情,等事情處理好,心能夠靜下來,再練。
通過這個歷程,我簡單總結一下,回答您的問題:
一、學習書法需要興趣的培養,學習其他也是一樣。
二、需要有人正確指導,更需要專業老師的指導,這樣能少走彎路,不走邪路;
三、書法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堅持;
四、興趣也是自己創造的,比如和朋友之間多交流、多看展覽和參加展覽;
五、你說自己的字“很丑”。自己寫的字自己總是不滿意,就像寫自己的名字,誰都感覺自己的名字不如別人的名字寫的好看,這是眼高手低現象,沒關系,不要放棄。
對照自己的問題,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