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隨著國內幾家主要PET瓶片生產商實施計劃性停產檢修,中國PET瓶片工廠平均開工率一度跌破80%的關口。截至上周五,平均開工率已降至79.7%(以2168萬噸的設計產能為基準)。目前,國內PET瓶片加工利潤已從6月底的約150-170元/噸回升至約350-400元/噸。然而,出口加工利潤卻從6月底的約80-90美元/噸收窄至70美元/噸左右。國內外價差正在逐步縮小。
據CCF統計,PET瓶片國內價格逐步回升,但整體供應量減幅仍小于去年(2024年7月的低點約為70-71%,以設計產能計算)。因此,加工利潤率仍然處于低位,且恢復速度相對較慢。我們認為這主要歸因于兩個因素阻礙了價格上漲和利潤率的恢復:1. 上游原料價格下跌,PET瓶片生產商低價吸收大量訂單以維持出貨量。例如,上周周一和周二,主要下游終端用戶的采購量接近30萬噸,主要通過預鎖方式采購,后續現貨價格集中在較低水平。2. 今年生產商的合約銷售量有所增加。貿易商持有充足的合約庫存,導致現貨市場供應量難以有效控制。只有在貿易商超賣后的空頭回補周期中,才會出現大量的工廠交易量。
【出口利潤率近期為何受到壓縮?】
如上所述,充足的現貨供應和區域/品牌價差促使貿易商自第二季度以來將以國內市場為主的采購量轉向出口市場。2021年之前,穩定的內銷價差導致套利機會有限,出口主要由生產商通過加工貿易直接進行。然而,2022年之后,人民幣兌美元價差的擴大打開了套利窗口。截至2025年5月,一般貿易出口占瓶片出口總額的29%,較2020年的2.5%增長了9倍。除了貿易商的內銷轉外銷操作外,一些生產商的國內銷售部門也采取了類似的操作(報價略低于其官方離岸價,但高于國內人民幣水平)。
自PR期貨推出以來,市場策略趨于多元化,但PET瓶片生產商的定價能力卻逐漸減弱。目前,該行業不僅迫切需要供給側的“反內卷化”措施,也迫切需要相關引導,以糾正長期的無序競爭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