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瑜。受訪者/供圖
記 者|王 蓉
見習記者|吳亦有
正文共4521個字,預計閱讀需13分鐘▼
在執行這個直接關系當事人切身利益的特殊“戰場”上,每一份判決的兌現都是對司法公信力的莊嚴承諾。這里既有審判臺上的法槌鏗鏘,更有直面更復雜的利益博弈;這里少聞莊嚴的法律陳詞,卻更需要法官主動出擊的責任擔當。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法官孫瑜,就是一位在執行一線奮戰十余年的“鏗鏘玫瑰”。從共和國預備警官到肩扛司法使命的執行法官,她始終以沖鋒姿態挺立在執行最前沿,用千余件案件的妥善辦結,書寫了“切實解決執行難”征途上的別樣芳華。
警魂鑄底色
2007年,孫瑜考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研究生院,師從刑法學家李文燕教授。“忠誠、求實、勤奮、創新”的校訓深深熔鑄在她的職業基因中。導師李文燕耄耋之年依然筆耕不輟的身影,更讓她深刻領悟了何為孜孜以求的職業品格,為其司法生涯奠定了堅實的思想根基。
公安大學的求學經歷,賦予了孫瑜獨特的職業素養:刑偵思維的訓練,讓她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能從細微線索中精準鎖定財產蹤跡;軍事化管理的嚴苛磨礪,塑造出她在紛繁線索中抽絲剝繭、嚴密推理的辦案作風;系統而深入的法學鉆研,則為她破解執行中千差萬別的法律適用難題提供了深厚底氣。
2010年,懷揣法治理想的孫瑜加入平谷區法院。踏入法院后她發現,執行法官的工作與想象中法官在審判庭上定分止爭的場景大有不同。執行法官需要通過各種辦法,將當事人的合法權利落到實處,工作環境多變、對象復雜,充滿未知挑戰。
初展卷宗時,曾經埋頭于書本的孫瑜,在現實面前感到了深深的本領恐慌;首次面對情緒激動的當事人質問,首次獨立操作財產查控,都曾讓她手足無措。
但孫瑜從未想過退縮,她下定決心:“要在干中學透執行工作。”于是,白天她跟隨著前輩辦理案件,學習每一個環節的操作與技巧;夜晚伏案梳理,從一點一滴開始積累辦案經驗。“我不算最聰明的,但愿意下笨功夫,我能堅持。”這“笨功夫”她堅持下了十年,從執行戰場的新兵,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執行局副局長,直到如今,她依然說,這個“笨功夫”是她最聰明的地方。
即便如今已經熟悉了執行工作的方方面面,孫瑜依然保持著“干中學”的習慣。工作日清晨,她總是提早到崗,反復研讀卷宗,梳理案件矛盾焦點,主動探尋和解契機。遇上特別棘手的案件,她會積極邀請專業法官組成跨部門合議庭,力求糾紛圓滿化解。下班后的夜晚,孫瑜則會利用休息時間開展理論和調查研究工作。
孫瑜常說:“做好執行工作,俯下身下苦功是基礎。”厚厚的卷宗和論文成果里凝練著她的付出,從事執行工作以來,她撰寫的案件文書、學術論文累計數百萬字,并且獲獎頗多。
這些文字與榮譽,是她扎根一線、深耕專業的見證。一直以來,孫瑜篤信:“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總會有收獲。”而她自己,也正是這信念最生動的踐行者。
忠誠顯擔當
“執行難”這三個字道盡了執行法官的不易。從被執行人兜里“掏錢”,從來都不是件容易事。銀行、房管局、田間地頭、被執行人住所……孫瑜的執行足跡遍布平谷各鄉鎮,更遠赴全國十余省份,她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的行程記錄,是這份工作最如實的記錄和見證。
2019年寒冬,新疆石河子市氣溫低至零下16攝氏度,冷得像個大冰窖。為搶在被執行人轉移財產前完成資金凍結,孫瑜帶隊急行3000余公里奔赴新疆。極寒天氣帶來的不適尚未緩解,她便第一時間投入工作,順利完成股權與賬戶凍結,及時阻斷了財產轉移通道。在另一起山西臨汾的借款合同糾紛案中,為推進案件執行,她帶隊冒雨在崎嶇的國道上驅車800余公里,顛簸10余小時直奔現場,有效協調推進案件突破。“執行路上沒有坦途,每一次奔赴都關乎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點懈怠。”孫瑜說。
法官在執行征途中,挑戰不僅來自奔波跋涉,更考驗與被執行人的智慧博弈:有人銷聲匿跡玩起“失蹤”,有人試圖通過假離婚、假析產轉移資產,也有案內外串通利用執行異議程序拖延執行,甚至以暴力對抗法律權威……面對花樣百出的規避執行手段,孫瑜沒有退縮,在她看來:“越是復雜局面,越要展現擔當。”
在孫瑜辦理的案件中,劉某執行案堪稱難啃的“硬骨頭”。自2009年起,劉某作為被執行人的案件多達20余件,過半數懸而未決——既找不到他的影蹤,也未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團隊一度陷入困境。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正式出臺。當劉某得知可能被納入失信“黑名單”時,他一改昔日隱匿姿態,主動現身法院,提出與申請人和解,承諾分期履行債務。
“他的真實目的還是想拖延、不履行。”孫瑜一眼看穿了劉某的意圖,她精準抓住劉某畏懼失信懲戒的心理,不厭其煩地釋法明理:“一旦列入黑名單,買房貸款、乘飛機高鐵都會受限。”孫瑜既講法律后果,也談信用價值。最終,劉某徹底放棄僥幸念頭,主動繳清了全部案款。這起積案,終于在孫瑜手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銳眼辨真偽
同事們評價孫瑜時,常提及她身上那股“工匠精神”——體現在對工作的極度專注和對每一個環節細節的極致求索。
2021年,平谷法院辦理一起借款糾紛執行案件,被執行人周某甲、周某乙拖欠債務。法院查明二人名下各有房產后,依法啟動司法處置程序:完成查封、著手準備在司法網絡拍賣平臺上公開拍賣。
拍賣前夕,風云突變。案外人耿某和崔某手持購房合同突然出現,提出執行異議申請。二人聲稱早在2020年就已簽訂合同并支付了首付款,主張房產是自己的合法財產,要求中止司法拍賣程序。
這突如其來的異議,給執行程序按下了暫停鍵。孫瑜深知,若此事處理不當,不僅會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可能讓那些試圖規避執行的人有機可乘,助長不良風氣。
面對兩份表面證據看似完備的異議材料,孫瑜沒有草率采信。多年的執行工作經驗,讓她養成了嚴謹的職業習慣,而這份嚴謹,也成了她發現破綻的關鍵。
她反復查驗材料細節:兩份文件落款時間相隔近兩年,紙張氧化老化程度卻難辨差異,且手印也疑點重重——通常按壓形成的紅油印跡會呈現滲透暈染現象,但此合同手印卻邊緣清晰、毫無油印滲散跡象。
“更值得懷疑的是,兩份材料竟然采用了完全相同的仿宋字體。”種種跡象串聯起來,讓孫瑜心中有了一個判斷——這些材料極有可能是同一時間用同一臺打印機偽造的。
對他人來說或許微不足道的蛛絲馬跡,在孫瑜的眼里正是戳穿謊言的關鍵線索。她立刻與執行實施法官分頭行動,與當事人展開談話。一方面,就發現的疑點要求對方作出合理解釋;另一方面,向他們闡明偽造證據、妨礙執行將承擔的法律后果。
歷經兩小時的據理力爭和心理攻堅戰,孫瑜始終緊扣證據細節,用專業分析擊潰了對方的心理防線。最終,耿某和崔某承認了偽造合同的事實,并當場寫下了認錯書。在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后,法官通過司法處罰程序對其違法行為予以懲戒。
孫瑜的“火眼金睛”,并非天賦神技,而是源于無數案件中的執著專注與審慎研判。在她眼中,每一份證據都承載著公平正義的重量,任何試圖用虛假手段挑戰司法權威的行為,都逃不過法律的審視。
執劍護民生
在孫瑜的執行工作理念里,“求實”是核心準則。“求實就是要關注群眾需求,把他們的滿意度當成硬指標。這是個實在功夫,難,但必須咬緊牙關去做。”孫瑜說。
執行實踐中,法理與情理時常交疊碰撞。每當同事為疑難案件愁眉不展時,孫瑜總能找到“破局”之道。同事們都說,孫瑜有面“放大鏡”,既能精準聚焦案件細節,又能放大執行工作的社會效果,讓司法裁判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某村委會因拖欠貸款被凍結了銀行賬戶,后向法院提出異議,稱凍結的資金涉及百余戶農民土地補償款和人員安置費。利益攸關,村民情急之下聚集法院情緒激動地討要說法。
從法律角度而言,村委會作為被執行人,法院依法凍結其賬戶資金于法有據,直接駁回異議申請并無不妥。可孫瑜心里清楚,駁回申請是“可行解”,卻并非“最優解”。直接駁回村委會的異議申請,雖能順利結案,但“一裁了之”的背后,是申請執行人的債權懸空、村委會的債務纏身、百余戶農民生計無著的三重困境。
孫瑜絕不滿足于機械“審結結案”,深潛矛盾旋渦探查根源,力求在法律架構內尋找“最優解”。她一方面嚴格依法審查,確認涉案資金未特定化,維持凍結決定,彰顯法律的剛性;另一方面,主動與區政府、鎮政府溝通協調,建議將補償款、安置費和村委會責任財產區分開,實現資金分類處置。
確定了補償款和安置費的支付比例后,這些關乎農民生計的款項得以與村委會責任財產剝離并及時發放給農民,既保障了債權人勝訴權益,又兜住了民生底線,村委會也因此減輕債務負擔,得以“輕裝上陣”,投入鄉村振興,百余戶農民也吃下了“定心丸”。
面對法律與民生的兩難選擇,孫瑜始終堅信:“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不僅是工作要求,更是方法論。”這起案件,正是三個效果相統一的生動實踐,既捍衛了法律權威,又守護了民生福祉,讓司法執行在“最后一公里”依然充滿溫度。
創新解難題
執行工作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具挑戰的一公里。面對執行難題,孫瑜憑借著開拓創新的精神和敢于嘗試的魄力,持續推動執行規范化與信息化建設,以科技賦能之力驅動執行工作邁向科學高效發展的新階段。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平谷區作為戰略“橋頭堡”,與天津市薊州區、河北省三河市等地地緣相接、經濟聯系緊密。探索建立跨區域執行聯動協作機制,不僅能破解跨區域執行案件中存在的信息碎片化、各地司法協作力度不足、財產查控覆蓋有限等實踐難題,還能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孫瑜積極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投身于跨區域執行協作工作。她深度參與聯動機制頂層設計,起草了合作實施細則和聯動規則等核心文件,并高效完成跨地域溝通協調、數據分析研判、報告撰寫支撐等一系列重點工作,為機制落地見效提供了堅實的制度規范保障和決策支撐。依托跨區域執行聯動協作機制,她先后協助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人民法院查找被執行人下落、查控被執行人名下的財產線索,取得良好成效,實現了執行工作聯動的“同城效應”。
孫瑜不僅在機制建設上展現出創新魄力,更將創新思維融入技術應用之中。針對財產變現難問題,她靈活運用淘寶直播平臺,首創“乘風破浪——游艇網拍直播間活動”,開創了司法拍賣全國首次乘船直播的先例。直播吸引3萬人次關注,推動網拍成交率達到93.28%。為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她主動挑起工作重擔,從2018年開始在北京市執行領域率先組建信息化團隊,她帶領團隊經過近七年的技術研發和積累,自主研發“案款監管工具”“物管云中心”“文案助手”“質效看板”等執行輔助軟件,實現財產處置集約化、案款監管實時化、執行文書一鍵式生成、重點指標一秒鐘抓取,推動財產信息處置用時縮短70%、平均結案時間壓縮至62天,為解決案多人少的現實矛盾、提高執行質效、優化執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該系統也同時被20余家法院安裝使用,助力執行效率提升40%以上。
長年在執行一線攻堅克難,孫瑜無懼辛勞,直面危險。當被問及如何應對挑戰與壓力時,她的話語云淡風輕卻蘊含力量:“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狀態。”這份堅定的信念與執著,也化作她筆下的詩行——砥礪著所有行走在正義征程中的人:“前行吧,法律的守夜人!沒有一步跋涉會被辜負,你讓紙上的公平,終成大地上的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