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發現,北京一些樹上固定著米黃色的蠶繭,蠶繭里面有黑色的蛹,不禁發出疑問,這套組合是干嗎的呀?
答案揭曉
市民在樹上發現的是柞蠶繭
里面培養的是周氏嚙小蜂
它們是美國白蛾的天敵
可以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
今夏氣候利于美國白蛾繁殖
北京全市設立3222個監測點
目前,北京正處于第二代美國白蛾防控關鍵期。據市園林綠化局消息,今年,美國白蛾總體呈輕度發生,局地發生偏重。目前,本市已布設3222個美國白蛾監測點,包推行網格化管理,實現全域監測。同時升級“拍照識蟲”小程序,市民動動手指就能上報美國白蛾線索,成為“蟲情測報員”,共同助力,實現隨發現隨治理。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推出“拍照識蟲”小程序2.0版本。
一些美國白蛾幼蟲正在樹上取食樹葉,這也是其危害最大的時刻。在它們的暴食期,幾天就能把一棵樹的樹葉吃光。北京地區的美國白蛾可危害80余種林木、果樹、花卉及農作物。
美國白蛾幼蟲吐絲結網,取食樹葉。
據北京市氣象局預測,2025年夏季(6月至8月),北京地區平均降水量為440毫米至48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兩至三成;平均氣溫為25℃至26℃,比常年同期(24.8℃)略偏高,高溫天氣多3至5天。氣候趨勢總體有利于美國白蛾繁殖發育,且不利于防治作業。
周氏嚙小蜂可寄生在美國白蛾上
進行生物防治
防控美國白蛾的方式有很多種,釋放周氏嚙小蜂,正是其中一種生物防治方法。
“生態、環保、綠色、宜居、安全等,都是當前北京生態環境建設的顯著特征,生物防治林木有害生物正是建設首都花園城市、維護首都生態安全的主要手段。”據北京市園林綠化資源保護中心綜合防治科科長袁菲介紹,周氏嚙小蜂是美國白蛾等鱗翅目害蟲的優勢寄生性天敵。市民在樹上發現的柞蠶繭,一個繭中可以培養5000頭左右的周氏嚙小蜂。
柞蠶繭被掛在樹上不久,當溫度適宜,孵化后的周氏嚙小蜂成蟲就會從繭中的黑蠶蛹中飛出。周氏嚙小蜂成蟲體長約1毫米,具有很強的飛翔和尋找寄主能力,可以敏銳地尋找到隱蔽在各種化蛹場所的美國白蛾老熟幼蟲和蛹。
周氏嚙小蜂成蟲飛出蠶繭。受訪者供圖
美國白蛾幼蟲下樹化蛹后,會經歷蛹期,再化為成蟲,這些白色的蛾子將卵產在桑樹、白蠟樹等它們喜食的樹木葉片背面。幼蟲化蛹期間,是釋放周氏嚙小蜂的好時機。周氏嚙小蜂通過寄生,吸取寄主體內的營養物質,完成自身發育和繁殖后代。雌蜂能刺透蛹體,將卵產到美國白蛾的蛹內,卵孵化后變成幼蟲,取食美國白蛾蛹內的營養和內臟器官,最后將蛹取食一空,培養成新一代小蜂,繼續尋找美國白蛾產卵寄生。
有網友猜測,周氏嚙小蜂對付美國白蛾,可能是起到了“以毒攻毒”的效果。袁菲說,周氏嚙小蜂并非“毒蟲”,它沒有蜂針,不攻擊人,具有不污染環境,對人、畜和鳥類安全,防治效果持久等優勢,易于同其他防治措施協同使用。
“今年,全市層面預計投放1億頭周氏嚙小蜂,同時各區也將定期投放。”她說,柞蠶繭通常通過圖釘固定在樹上,需要提醒的是,柞蠶繭應掛在枝干陰面,避免陽光直射暴曬。
樹上懸掛的周氏嚙小蜂科普卡片。受訪者供圖
專家提醒市民,密切關注房前屋后的桑樹、法桐、白蠟等美國白蛾喜食樹種,如發現樹枝出現網幕或葉片大量被啃食的情況,可立即聯系屬地街道、社區或撥打所在區園林綠化部門電話。
來源:北京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