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讓多位特發性震顫患者重拾平靜的經驗方,專為壓力大、精神緊張的人群設計,不僅止抖更能強身健體!
門診上,田醫生經常跟患者說:特發性震顫不僅僅是“抖”的問題,不能只盯著癥狀治。因為在中醫理論中:“肝主疏泄,主藏血”。“顫證與肝風內動密切相關”,患者長期精神緊張、壓力過大、情緒波動,傷的不僅僅是肢體,還有肝之陰血、肝之氣機。肝陰血不足、肝氣郁結,筋脈失養,就容易出現肢體震顫、頭搖等癥狀;相反的,肝陰血充足、肝氣疏暢,筋脈得到滋養,震顫也就慢慢減輕了。
就比如之前門診的一位患者,女,55歲,出現特發性震顫已經十多年了。雙手震顫,寫字、拿筷子都受到影響。發現她面色略帶蒼白,精神緊張,雙手震顫明顯,情緒容易激動,舌紅苔薄,脈弦細。平時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容易心煩易怒,睡眠質量差。
中醫診為“顫證”,辨證為肝陰不足、肝風內動。于是,醫生開方:生地、白芍、阿膠、鉤藤、石決明、珍珠母、龍骨、牡蠣、菊花、枸杞子等。用藥不到2個月,手抖的幅度明顯減輕,睡眠改善。患者用完第1個月后,就跟醫生反饋說,她感覺心情平靜了很多,不再那么容易焦慮和緊張。于是,根據情況對方劑進行了微調,繼續用藥一段時間,患者告訴說,手抖已經不影響日常生活,可以正常寫字和吃飯了。
其中的道理?這個方子是我根據《醫宗金鑒》等古籍中記載的方劑加減而來。原方主要針對肝陰不足、肝風內動導致的顫證。由于這位患者有精神壓力大、睡眠不佳的癥狀,且肝陰虧虛較嚴重,而方中某些藥物可能過于滋膩,所以對藥物進行了調整,并加入了酸棗仁、夜交藤養心安神,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如此一來,整個方子既能滋養肝陰、平肝熄風,又能養心安神、疏肝解郁,更貼合這位患者的身體狀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