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奚偉,通訊員 張忱 閔德意)
夏夜的武漢,煙火升騰。當暮色降臨,青山區恩施街開始熱鬧起來:燒烤架上的肉串滋滋作響,油鍋里翻騰著小龍蝦,談笑聲此起彼伏……在這份喧囂與活力的背后,是市井煙火與城市文明和諧共生的城市治理“密碼”。7月15日,福州市倉山區人大調研組到恩施街調研,一場關于城市治理的跨省對話在此展開。
恩施街建于20世紀80年代,因紀念恩施地區工人建設武鋼而得名。2021年,經過改造后的街區正式開街,新建成的恩施街以“美食+工業文化”為主題,著重對沿線花壇進行改造,增設大量雕塑,將工業記憶和時代元素相融合,現在已經是聞名三鎮的特色美食街。
“如何平衡執法剛性與商戶生存?”調研組駐足察看街容街貌,頻頻詢問細節,這也正是恩施街曾面臨的難題:隨著人流車流大量涌入,環境衛生、市容秩序、油煙噪音等問題凸顯。青山區鋼花村街道相關負責人就街區管理模式進行專題匯報:“商戶自治聯盟”激發主體責任,門前三包落實率超98%;智慧監管平臺和物業管家式服務,實現占道經營、垃圾清運實時預警處置;“城商共治”機制,推動執法與商戶訴求動態平衡,投訴量同比大幅下降;整合政法資源,筑牢城市解紛“防火墻”。通過持續深入的管理機制創新,不斷聚合力、優服務、解難題、化糾紛,這條曾面臨管理挑戰的街區,從雜亂無章、擾民鬧民的夜市街“蝶變”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標桿。調研組成員對恩施街以共治破解管理頑癥的模式給予高度評價:“從管理難點到治理亮點,青山經驗極具啟發性!”
這場跨越千里的交流,為兩地城市治理注入新視角。雙方表示將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共同探索城市特色街區治理新模式,答好群眾滿意的民生“考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