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5日,2025第九屆集微半導體大會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隆重舉辦。峰會期間,愛集微發布了22份細分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包括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前道設備、后道設備、硅片、電子化學品、高端通用計算芯片等覆蓋設備材料、設計、制造、封測全產業鏈。報告基于海量數據與量化分析,旨在為投資機構、企業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精準的決策參考。
其中,《2025中國功率半導體上市公司研究報告》聚焦全球半導體功率器件行業發展態勢及中國上市公司企業表現,系統呈現了行業核心數據與發展態勢,涵蓋行業整體表現、市場規模、頭部企業運營數據及未來趨勢等核心內容。
功率半導體是電子系統中實現電能轉換、控制及管理的核心電子元器件,屬于半導體行業的關鍵分支,2024年全球功率器件市場規模約達323億美元,較2023年總規模下滑8.3%。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功率器件消費市場,當前占據全球43%的市場份額,這一比例遠超其他國家及地區。
以下是報告內容精選:
市場規模與趨勢
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功率器件市場規模預計達到323億美元,較2023年總規模縮小。從全球市占率占比來看,英飛凌2024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占率仍位居全球第一,不過同比下降2.9個百分點(市占率為17.7%),排名第二的安森美也有0.5個百分點降幅(市占率為8.7%),排名第三的意法半導體市占率降幅為1個百分點(市占率為7%)。排名第四的是三菱電機(市占率為4.7%),排名第五的是富士電機(市占率為3.9%),威世半導體(市占率為2.7%)、東芝(市占率為2.7%)、NXP(市占率為2.6%)分列第八、第九、第十。
2024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占率前十的企業,只有士蘭微、比亞迪兩家企業市占率相比2023年提升,而排名第一的英飛凌市占率大幅下降2.9個百分點,排名第二的安森美半導體下降0.5個百分點,排名第三的意法半導體下降一個百分點。
可以看到,2024年國內士蘭微以3.3%的市場份額升至第六,比亞迪以3.1%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七,后者首次躋身全球前十。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導體消費市場,當前占據全球43%的市場份額,這一比例遠超其他國家及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規模仍處于穩步擴張通道,據Omdia數據統計,2024年中國功率器件市場規模約達138.6億美元,同比下滑5.4%,集微咨詢預計2028年中國功率器件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70億美元,持續成為全球市場增長的核心引擎。
從細分市場看,分立器件中SiC增長最快。集微咨詢測算,2024年SiC器件市場規模約200億元,主要的增長動力來源于新能源汽車,包括新建大功率直流充電樁等需求;預計到2028年,中國SiC器件市場規模將超過400億元。大范圍地應用于光伏、工業電源及軌道列車等領域,包括5G基建電源、數據中心及工業互聯網等服務器電源、特高壓柔性輸電、城際軌道交通、高鐵等領域。
據集微咨詢(JW Insights)測算,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SiC器件市場規模約137.1億元。到202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SiC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接近3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7.3%。
除新能源汽車外,光伏逆變器也是SiC器件的主要應用場景之一。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未來幾年將保持高速爆發式增長趨勢,集微咨詢測算,2024年SiC光伏(包括光伏儲能)市場規模約16.4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35億元,CAGR24-30約為13.5%。
作為三代半的GaN功率器件在功率和頻率方面的性能同樣表現不俗,自2018年開始,GaN技術開始在快充產品中應用,并迅速發展成為市場主流。其產品功率在30W~100W,能滿足大部分手機、平板電腦的充電功率需求。2022年國內快充GaN功率器件市場規模約7.5億元,受消費類電子、通信/數據中心電源、電動汽車應用的驅動,集微咨詢(JW Insights)預計到2026年,國內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近70%。
IGBT方面,據Omdia數據,2024年全球市場規模達103.4億美元,國內企業士蘭微、斯達半導合計市占率7.5%,較2023年增長0.5個百分點。據集微咨詢統計,2024年中國汽車IGBT市場規模約達199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255億元,汽車IGBT模塊國產化率從2021年31%提升至2024年65-70%;SiC 方面,國內企業如華潤微的SiC JBS/G3產品性能達國際領先水平,2024年國內市場規模預計破60億元,年增50%;MOSFET市場中,中低壓產品在消費電子、工業電機領域保持10%增速,高壓超結MOSFET在新能源車OBC 模塊滲透率快速提升;智能功率模塊(IPM)在變頻家電、工業控制領域需求增長顯著。
行業地位方面,在全球 MOSFET 市場,中國大陸廠商華潤微(3.5%)、聞泰科技(5%)、士蘭微(2.8%)市占率合計11.3%;全球IGBT市場中,士蘭微進入全球分立器件市占率前十,斯達半導、中車時代在模組市場有一定份額。
政策層面,《中國制造2025》提出2025年25%半導體本地化采購目標,大基金二期重點投向汽車芯片領域,各地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有力推動國產技術突破和產能建設。
市場需求方面,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8年全球第一,光伏裝機量占全球60%以上。政策與市場需求雙輪驅動下,國內企業在中低壓 MOSFET、IGBT 領域已實現技術突破,部分產品性能對標國際一線品牌,且通過車規級認證進入頭部車企供應鏈。未來,隨著第三代半導體材料(SiC、GaN)產業化加速,國內企業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關鍵領域實現自主可控。
市場動態分析
2024 年功率半導體市場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價格波動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IGBT價格先降后穩:2024 年第一季度,IGBT價格同比下滑幅度接近 30%。但從第二季度起,出貨量回歸正向增長,供需結構逐步平衡,價格趨于穩定,行業性衰退接近尾聲,市場進入相對底部區間。
碳化硅價格持續下滑:2024年碳化硅行業進入供過于求階段。自2024年初以來,6英寸碳化硅(SiC)襯底價格持續下跌,中期已跌至600美元以下,部分價格已低于成本價。8英寸碳化硅襯底價格防線也逐漸失守,部分中國制造商將2025 年8英寸SiC基板的價格目標定為每片700美元,較之前預計的價格大幅下降超過一半。SiC MOSFET降價態勢明顯,相對于IGBT和超結MOSFET出現價格倒掛。
MOSFET市場結構分化:中低壓 MOSFET 技術相對成熟,市場準入門檻低,下游需求激增使更多廠家涌入,市場競爭激烈,出現產品拼價局面,利潤空間受擠壓;而高壓MOSFET市場有望持續增長。
部分廠商嘗試漲價:2024年年初,一些本土功率半導體廠商如揚州晶新、四川藍彩電子、深圳市三聯盛、深圳市深微半導體、捷捷南通科技等發布漲價函,原因包括原材料價格及人工成本上漲、庫存去化接近尾聲等。但整體來看,功率半導體市場訂單量未見明顯好轉,短期內行業景氣度難有反轉。
價格差異主要源于供需結構分化,消費級市場需求萎縮而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領域需求爆發,且車規級產品認證周期長、產能集中在頭部企業,形成價格護城河。同時技術壁壘與成本因素也影響顯著,第三代半導體車規級產品通過工藝升級維持溢價,傳統硅基器件則因同質化競爭陷入價格戰,12 英寸晶圓產能利用率提升雖降低單位成本,但消費級市場去庫存壓力下企業通過降價搶占份額。
供需關系方面,產能調整呈現高端擴張與中低端收縮并存的特點。眾多國內企業紛紛將戰略目光聚焦于車規級與工業級產能的擴充。以士蘭微為例,旗下廈門士蘭明鎵的6英寸 SiC 產線產能實現顯著提升,已達月產 9000 片的水平。同時,成都士蘭汽車半導體封裝二期項目正式啟動,依據士蘭微2024 年報規劃與產能建設進度推算,預計到2025年底,該項目產能有望實現 30%-50% 的增長幅度,為車規級與工業級產品的市場供應提供堅實保障。在整體產能結構調整上,不少中小廠商果斷縮減消費級MOSFET/IGBT產能,積極向高端領域轉型。
在價格策略制定上,不同應用市場呈現出差異化特點。在消費級市場,由于產品供過于求,市場競爭激烈,廠商普遍采用 “以價換量” 策略。當前,消費電子功率器件庫存高企,為緩解庫存壓力,廠商紛紛降價促銷,以加快產品周轉速度。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車規級市場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有力支撐了產品價格。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功率器件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年增長率超 30%。但車規級產品對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極高,產能認證周期長達 2-3 年,導致短期內產能難以快速釋放,供需缺口持續存在,價格具備較強韌性。廠商通過與頭部車企深度合作,綁定長期訂單,維持穩定的價格體系,保障自身盈利水平。
中國半導體上市公司數據方面,《報告》以聞泰科技、時代電氣、士蘭微、華潤微等14家上市企業為樣本,單獨拆分了每家公司功率半導體業務的財務數據,構建了全方位對標體系。
報告顯示,2024年,功率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總收入715.60億元,同比增長13.68%,毛利率約26.29%,研發占比為7.41%。股價方面,行業全年震蕩調整,年末較年初上漲1.22%
以下是報告內容精選:
財務數據分析
(1)整體財務表現對比:
注:聞泰科技、時代電氣的營業收入、凈利潤、毛利率為該公司財報中的“半導體產品”、“新興裝備業務”營業收入、毛利和毛利率。
2024年,功率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電子化學品產品總收入約為715.60億元,同比增長13.68%(中位數);毛利潤為205.19億元,毛利率平均值約為26.29%,研發占比平均值約為7.41%。
從營收表現來看,營業總收入前三的企業分別是聞泰科技(147.15 億元)、士蘭微(112.21 億元)、華潤微(101.19億元)。
營收同比增長前三的企業分別是:蘇州固锝(37.94%)、捷捷微電(35.05%)、銀河微電(30.75%)。
從毛利潤表現上來看,盈利前三名的企業分別是:聞泰科技(55.21 億元)、時代電氣(35.31億元)、華潤微(6.62 億元)。
從毛利率來看,前三名的企業是聞泰科技(37.52%)、新潔能(36.42%)、捷捷微電(36.34%)。
從研發費用占比來看,前三名的企業是華潤微(11.53%)、時代電氣(10.67%)、斯達半導(10.45%)。
(2)營運能力對比:
從營業周期來看,營業周期最長的三家是時代電氣(302.21天)、斯達半導(282.19天)、宏微科技(263.95天);營業周期最短的三家是蘇州固锝(98.42天)、聞泰科技(101.73天)、華潤微(148.33天)。
從存貨周轉天數來看,存貨周轉天數最長的三家是斯達半導(197.07天)、士蘭微(151.30天)、時代電氣(148.67天);存貨周轉天數最短的三家是蘇州固锝(36.39天)、聞泰科技(52.21天)、華微電子(79.58天)。
從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來看,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最長的三家是時代電氣(153.54天)、宏微科技(125.38天)、銀河微電(110.41天);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最短的三家是新潔能(44.70天)、華潤微(49.08天)、聞泰科技(49.52天)。
從應付賬款周轉天數來看,應付賬款周轉天數最長的三家是時代電氣(154.95天)、捷捷微電(137.71天)、宏微科技(127.23天);應付賬款周轉天數最短的三家是蘇州固锝(13.96天)、東微半導(50.90天)、華潤微(56.06天)。
股價表現
2024年,功率半導體行業股價表現震蕩調整,年末相比年初上漲1.22%,振幅67.23%,最大回撤-28.50%。以1000點為基準價,最高價1386.75(11月15日),最低價714.40(2月8日)。
從個股來看,2024年末,市值最高的是華潤微(624.57億元),排列前五的還有時代電氣(579.72億元)、聞泰科技(482.64億元)、士蘭微(432.99億元)、捷捷微電(284.24億元)。
相比2024年初,漲幅超過100%的有臺基股份(127.97%)、捷捷微電(115.98%);跌幅前三的企業分別是宏微科技(41.49%)、華微電子(-36.48%)、東微半導(-34.51%)。
從市盈率來看,除了虧損企業,截至2024年末市盈率最高的是臺基股份(688.84)。
另外,報告還單獨詳細解析了14家上市公司2024年各自業績表現。
具體詳情請關注報告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