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戰機在塞爾維亞邊境挑釁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這事鬧得塞爾維亞人心惶惶的,而俄羅斯那邊此時也被戰火纏身,自顧不暇,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武契奇這次把賭注押在了中國身上。
聯合軍演展開的背后
7月14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蔣斌大校宣布中塞兩國陸軍將于本月下旬在河北舉行“和平衛士-2025”特種部隊聯訓,這條簡短新聞背后,是塞爾維亞特種部隊不遠萬里奔赴中國的決心,預測參訓的極可能是塞軍總參謀部直屬的第72特戰旅或第63傘兵旅,目標直指反滲透作戰能力提升。
而軍演選址河北更是意味深長,這里不僅有完善的城市作戰訓練場,更具備模擬復雜電磁環境的能力,從雙方部隊構成看,此次聯訓重點很可能是滲透偵察、反恐處突等“硬核”野戰科目,對中國而言,與塞爾維亞這種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軍隊切磋,能檢驗特種部隊在復雜地緣環境下的作戰能力,對塞爾維亞來說,這是獲取非對稱作戰能力的關鍵一步。
不過軍事合作只是“鐵桿友誼”的冰山一,從現實來看,在塞爾維亞因西方壓力放棄俄制裝備時,是中國提供替代方案,當北約戰機抵近挑釁時,是中國導彈豎起威懾屏障,甚至在武契奇政府面臨內外交困時,是中國防空系統的高調展示成為穩定政局的“護身符”,這種全方位的支撐,使塞爾維亞能在俄羅斯缺位時依然保持戰略定力。
而支撐這一切的,是塞爾維亞作為“一帶一路”歐洲支點的戰略價值,從匈塞鐵路延伸至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陸海聯運通道,到5G網絡建設中的中國技術,再到如今覆蓋全境的防空體系,中國正通過基建、通信、安全三大支柱,將塞爾維亞打造成中東歐的戰略支點,當武契奇頂著西方壓力出席“一帶一路”峰會時,這種雙向奔赴已成必然。
中塞兩國過往的情誼
2022年4月,22架中國運-20“鯤鵬”大型運輸機組成編隊,史無前例地穿越多個北約國家領空,將首批FK-3防空系統運抵貝爾格萊德,宣告著塞爾維亞防空力量的質變,這些來自東方的導彈,即將部署到曾擊落F-117的王牌部隊手中。
FK-3帶來的變革立竿見影,配備的H-200相控陣雷達抗干擾能力極強,即使在復雜電磁環境下也能穩定鎖定隱形目標,其100公里射程覆蓋整個科索沃空域,6馬赫飛行速度意味著從發射到命中百公里外目標僅需12秒,更讓官兵驚喜的是HQ-17AE“低空獵手”,這款戰車行進間就能鎖定4個超低空目標,連飛行高度僅10米的巡航導彈也難逃獵殺。
而這正是源于中國軍工的深度定制,FK-3不僅與老式蘇制系統組網作戰,連操作界面都按塞軍習慣量身打造,當2024年6月塞爾維亞國慶閱兵式上,總理武切維奇站在中國導彈前宣告“我們的天空將由中國盾牌守護”。
轉向東方的背后
塞爾維亞的轉向也是現實給的壓力,國內抗議浪潮持續發酵,他多次公開指認“外部勢力煽動顏色革命”,外部被7個北約國家包圍,科索沃當局在西方支持下頻頻挑釁,更關鍵的是,傳統盟友俄羅斯深陷戰爭泥潭,且俄方多次指責塞方出售給捷克的武器經轉手落入烏克蘭,兩國關系出現裂痕。
雪上加霜的是北約的持續擠壓,就在中塞宣布聯訓當天,美國國務院高官布倫丹·漢拉漢現身科索沃,向當地政要提供“安全保證”,科索沃政客隨即高調宣稱“對加入北約充滿信心”,這種赤裸裸的地緣挑釁,迫使武契奇必須尋找新的戰略支撐點。
與此同時軍事現實同樣殘酷,北約若再對塞爾維亞動手,很可能復制1999年模式,以空襲和特種滲透代替地面戰,而防空反導與反特戰能力正是塞軍急需補齊兩大短板,所以當俄制裝備供應受阻、西方武器附帶政治條件時,中國武器展現出獨特優勢,單價僅為美國“愛國者”十分之一,作戰效能卻高達80%,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亞歷西奇少校視察FK-3陣地后,毫不掩飾對殲-35A隱形戰機、東風導彈的興趣,這種來自實戰部隊的“認證”,比任何廣告都更具說服力,所以當美國威脅“給塞爾維亞教訓”時,塞國防部長也有底氣放狠話“現在誰想闖我們的天空,先問問中國導彈答不答應”。
武契奇用行動證明小國不是任人擺弄的棋子,真正的鐵桿朋友也不在施舍的承諾里,而在平等相待、相互支撐的行動中,在大國的博弈中,塞爾維亞用行動做出了選擇。
參考資料
國防部:中塞(爾維亞)“和平衛士-2025”聯合訓練將在河北舉行 環球網2025-7-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