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軍隊周二進入了該國南部德魯茲人(Druze)聚居地,這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新政府是打壓少數族裔的擔憂。 而且,以色列以保護德魯茲人的名義,再次派出戰機打擊大馬士革派遣的部隊。 為何以色列如此重視德魯茲人,甚至不惜與敘利亞新政府兵戎相見?
CNN報導,周末,敘利亞南部城市蘇韋達(Suweida)爆發沖突貝都因人(Bedouin,游牧民族、遜尼派穆斯林)與德魯茲人的武裝沖突,造成30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其中德魯茲人的傷亡較慘重。 這起暴力事件促使敘利亞政府出手平亂,卻又導致18名士兵在沖突中喪生。
與敘利亞政府結盟的伊斯蘭勢力,本周也加入戰斗,這加劇了德魯茲人的擔憂,而誓言保護敘利亞的德魯茲人的以色列,立即對敘利亞政府軍發動了新一輪打擊,直接要求敘利亞政府軍退回大馬士革。
敘利亞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譴責以色列的襲擊,是「公然侵犯了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的主權」,「是持續侵略和外國干涉主權國家內政」
以色列軍方的聲明則表示,他們有義務保護敘利亞德魯茲人,這個原則不會動搖。
德魯茲是誰?
德魯茲人在血統上與阿拉伯人無異,因信仰的分化才成為種族,他們約有一百萬人,主要居住在敘利亞、黎巴嫩和以色列。 在敘利亞南部的蘇韋達省,是該國德魯茲人占多數地方。 敘利亞十年內戰期間,德魯茲派曾經夾在前阿薩德政權和極端組織的勢力之間。
該教派起源于11世紀的埃及法蒂瑪王朝,由第6任哈里發哈基姆(al-Hakim bi-Amr Allah)所發明的教義,是伊斯蘭教什葉的一個特殊分支。 在哈基姆失蹤后,該教派成了遜尼派打壓的目標。
之后德魯茲派決定不輕易向外傳教,也就是將信仰給神秘化,教義僅向「有知者」揭示,一般人無法深入了解,也不允許異族通婚。
在敘利亞,德魯茲人社區集中在該國南部,靠近以色列占領的戈蘭高地。 高地上居住著2 萬多名德魯茲人,在1967 年六日戰爭期間,以色列奪取了這一塊戰略高原,當地德魯茲人多數拒絕接受以色列國籍,保留敘利亞身分,但同時與以色列社會維持和平共處。
敘利亞軍隊為何與德魯茲人發生沖突?
在推翻長期獨裁者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之后,敘利亞新總統艾哈邁德?薩拉(Ahmed al-Sharaa)承諾,包容并誓言保護敘利亞所有不同的社區,但效忠于他的遜尼派極端勢力,繼續對宗教少數派采取暴力打擊。
今年3月,在西部城市拉塔基亞(Latakia)對阿拉維派(Alawite sect,阿薩德所屬的派別)的鎮壓中,數百人喪生; 4月,親政府武裝部隊與德魯茲民兵之間的沖突,又造成至少100人死亡。
新總統薩拉試圖將各武裝派系整合到統一的軍隊之下,但是德魯茲派不同意,堅決的保留其武器和獨立民兵。
簡單的說,是德魯茲派不信任敘利亞領導者,不管是過去的巴沙爾?阿薩德,或者是現在的艾哈邁德·薩拉。 一個現象令他們擔憂,那就是新政府中代表人數中,只有一名德魯茲派部長。
以色列為何介入?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表示,以色列「積極防止敘利亞的德魯茲人受到傷害,因為我們以色列的德魯茲公民,與他們有著深厚的兄弟同盟關系,他們與敘利亞的德魯茲人也有家族和歷史的聯系。」
約有13萬名以色列德魯茲人,居住在以色列北部的卡梅爾(Carmel)與加利利地區(Galilee)。 與以色列境內其他少數族裔不入伍不同,自1957年以來,18歲以上的德魯茲男性就被征召入伍,并經常晉升至高級軍職,許多德魯茲人也積極加入警察和安全部隊。
據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稱,以色列政府還單方面宣布在敘利亞設立非軍事區,禁止軍隊和武器進入敘利亞南部。
敘利亞政府否決以色列所提議的設立非軍事區,并與國際社會呼吁,以色列停止侵害主權的軍事行動。
德魯茲教長哈吉里(Sheikh Hikmat al-Hajri)呼吁「所有國家」提供國際保護,以「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對抗政府和盟軍的「野蠻行徑」。 他的影片聲明表示:「我們正面臨一場徹底的滅絕戰爭?!?/p>
然而,其他德魯茲派領導人則是傾向支持敘利亞政府,對敘利亞政府派兵進入蘇韋達表示支持,并呼吁國民有義務維護政府權威。 聲明也呼吁蘇韋達的德魯茲民兵應該解散交出武器,與大馬士革展開對話。
以色列能與它不斷轟炸的國家達成協議嗎?
很困難,以色列雖然在前陣子與敘利亞新政府進行代表對話,但是領土的反復襲擊,以及在敘利亞的軍事活動,使得一切協議都變得困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