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不給稀土就不訪華?美國不僅未按預期與歐盟聯手,反而威脅對歐盟商品加征高額關稅,甚至要求歐盟工廠搬遷至美國。
中國在歐盟提出要求后,也強化了稀土出口管理,最終,歐盟不得不宣布暫停對美國采取報復性關稅措施,結束了此次對外行動。
馮德萊恩的 “強硬”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似乎總想著要走出幾步 “妙棋”,來彰顯自己的地位與話語權。
就在準備訪華之際,她接連拋出了幾個重磅要求,大有一副不容置疑的架勢。
她先是要求中國停止對俄羅斯的支持,覺得中國在對外關系上的選擇得由歐洲來定奪。
更是全然不顧國際關系中平等、尊重的基本原則,還言之鑿鑿地稱這樣做能 “減輕歐洲的壓力”,可這分明是干涉他國內政的無理之舉呀。
接著,她又將矛頭對準了中國蓬勃發展的產業,指責中國鋼鐵、新能源汽車這些產業產能過剩,影響了歐洲企業的競爭。
進而要求中國自己減少產量,少出口一些到歐洲。
試圖以這樣的方式來為歐洲企業開辟出所謂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卻忽視了市場自有其發展規律以及公平競爭的重要性。
而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她對中國稀土資源的要求了。
稀土,作為當今時代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馮德萊恩強硬要求中國放寬出口限制,“保證歐洲企業的生產需求”。
她覺得中國能乖乖就范,但殊不知,她的這一系列 “強硬” 操作,在后續的發展中卻漸漸暴露出失算的一面,那她究竟會面臨怎樣的局面呢?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揮向歐盟
就在馮德萊恩對中國展現出那副強硬姿態,自以為背后有所依仗的時候。
來自大西洋彼岸的一道 “驚雷” 打破了她的幻想,美國,這個向來以自身利益優先的超級大國,又一次揮舞起了關稅的大棒,而這次,挨打的對象正是歐盟。
7 月 12 日,特朗普通過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宣布了一則重磅消息
“從 8 月 1 日開始,要對從歐盟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加收 30% 的關稅。”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特朗普還特別強調。
這個 30% 的關稅是單獨算的,不管其他行業現行的關稅是多少,都得額外再交這筆費用。
如此一來,歐盟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成本將大幅增加,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必然會遭受重創。
不僅如此,特朗普還拋出了一個看似 “誘人” 的條件。
那就是如果歐盟的公司愿意把工廠搬到美國來生產,那就可以不用交這個 30% 的關稅了。
這看似是給了歐盟企業一條 “生路”,實則是想讓歐盟的產業空心化。
把制造業等重要產業都吸引到美國本土,進一步鞏固美國自身的經濟優勢,其背后的貿易霸權心思昭然若揭。
特朗普還發出了嚴厲的警告。
要求歐盟必須完全開放市場,允許美國商品自由進入,而且絕對不能對美國商品征收報復性的關稅。
要是歐盟膽敢違背,那美國可不會客氣,將會在這 30% 的基礎上再加同樣的關稅來進行報復。
這無疑是把歐盟逼到了一個極為艱難的境地。
原本還想著能在國際舞臺上縱橫捭闔的歐盟,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動之中,那面對這樣的局面,歐盟又該如何應對呢?
歐盟內部的分歧與困境
特朗普這突如其來的關稅大棒,讓歐盟內部瞬間炸開了鍋,陷入了一片混亂與分歧之中。
德國作為歐盟的經濟 “巨頭”,竟一旦這 30% 的關稅正式實施,德國每年的出口額預計可能會一下子損失 460 億歐元。
所以德國方面急切地希望能夠趕緊跟美國達成協議。
哪怕做出一定的讓步,也好過眼睜睜看著巨額的經濟損失出現,他們覺得穩定和美國的貿易關系才是當務之急。
然而,法國等一些國家卻持有不同的看法。
他們覺得歐盟不能如此輕易地就向美國低頭,要是這次輕易妥協了,那以后在美國面前就更沒有話語權了,只會被美國越發肆意地拿捏。
在他們看來,歐盟應該展現出強硬的姿態,通過各種反制措施來維護自身的尊嚴和利益,哪怕要面臨一時的艱難,也不能失了骨氣。
而且,歐盟本就不是鐵板一塊,27 個國家之間原本就存在著諸多矛盾和利益糾葛。
這次的關稅事件更是像一根導火索,將這些潛藏在底下的問題全都給引爆了出來。
各個國家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盤算著得失,爭吵聲、討論聲此起彼伏,整個歐盟陷入了難以達成統一意見的困境之中。
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貿易關系早就摩擦不斷,此前歐盟已經對美國部分商品征收了關稅。
而美國對歐盟的鋼鋁、汽車等產品也征收了不同程度的關稅。
如今這新的關稅危機,更是讓歐盟猶如置身于風暴中心,難以找到一個妥善的應對之策,只能在分歧與困境中艱難地摸索著出路。
歐盟的妥協與無奈
面對美國高高舉起的關稅大棒,歐盟最終還是低下了頭,無奈的妥協。
7 月 13 日,馮德萊恩公開表示,歐盟決定把對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暫停期延長到 8 月初,還一個勁兒地強調,歐盟一直都希望通過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歐盟的政治結構本就決定了它很難真正地和美國撕破臉。
畢竟在軍事上依賴著美國的庇護,在很多國際事務上也需要美國的支持或者至少不反對。
所以,之前那些所謂的 “反制措施” 和強硬表態,很大程度上不過是想給自己多爭取點談判的籌碼罷了。
如今,真到了關鍵時刻,歐盟還是選擇了退讓。
寄希望于通過談判桌上的你來我往,能讓美國高抬貴手,減輕一些關稅壓力。
可這樣的妥協,真的能換來美國的善意回應嗎?
歐盟的這一做法很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其他一些小國看到歐盟這個 “老大哥” 都向美國服軟了。
說不定也會紛紛效仿,乖乖地聽從美國的安排,那美國的貿易霸權可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馮德萊恩最初對中國的強硬,和現在面對美國時的妥協。
也讓世人看清了歐盟在國際舞臺上這種看似強硬實則處處受限的尷尬處境。
在大國博弈的棋局中,歐盟只能艱難地在各種利益與壓力之間尋找著那一絲平衡,卻又常常陷入被動,著實令人唏噓。
結語
歐盟在美歐關系中的掙扎與無奈。
從對中國的無端要求到在美國關稅大棒下的妥協,歐盟的種種表現盡顯其在復雜國際格局里的艱難處境。
國際交往中唯有獨立自主、堅守平等原則,才能在風云變幻中站穩腳跟,不被他人輕易左右,真正維護好自身的利益與尊嚴。
參考信息來源
中國新聞網——馮德萊恩:推遲對美關稅報復措施 準備進一步反制
環球時報——歐盟真的了解中國能源轉型嗎
央視新聞——美國向歐盟、墨西哥發出“關稅通牒” 盟友強硬回懟
環球網——外媒觀察丨歐洲怒懟美國再揮“關稅大棒”:堅決捍衛自身利益 屈服將是錯誤
財聯社——德總理:美國不應低估歐盟反制美關稅的意愿
新華社客戶端——“絕對不可接受”——歐盟準備對720億歐元美國商品征收反制關稅
新華社客戶端——歐盟說與美貿易談判仍有“大分歧”
觀察者網——歐盟最后一搏失敗?特朗普30%關稅大棒砸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