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其一生曾多次書寫杜牧的《阿房宮賦》,尤其是在晚年時期的多幅書作都拍出了高價,此作是他于86歲時所寫的,在嘉德2013四季拍賣。從最后的 題識:嘉靖乙卯(1555年)歲偶過子重書齋出此紙索字,漫錄此賦而歸之徵明識。二月九日也。推算應是他其85歲時所書。
《阿房宮賦》卷
86歲書 嘉德2013四季拍賣
從款識中可得知此作是他人向他求字而書寫的,大概意思是說,嘉靖乙卯年(1555 年),偶然路過子重的書齋,他拿出這張紙來求我寫字,我隨意抄錄了這篇賦,然后把紙還給了他。我是文徵明,寫于二月九日。
注:這里的 “徵明識” 中,“徵明” 是文徵明的名(文徵明,明代著名書畫家),“識” 在此處讀 “zhì”,意為記、題識,即落款表明作者和時間。
“子重” 應為文徵明友人的字或號。“漫錄” 體現了隨手抄寫的隨意感,符合古人題贈時的謙辭語境。
《阿房宮賦》我們高一必讀必背的一篇課文,我至今記得最清晰的一句是六王畢,四海一。讓我們感受到漢文字的強大力量,僅僅六個字就將秦國用了十年的光陰統一了六國的種種給歸納了。
其次還有一句就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廖廖數字就讓我們感受到一場宏偉的壯景,這是這篇課文里我最喜歡的兩句話。
這篇課文是唐代文學大家杜牧所創作的一篇賦體散文,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即公元825年時所作。
當時的唐朝國力走向衰落,而統治者卻是大興土木、荒淫無度,杜牧則是借古諷今用以秦代修建阿房宮的歷史教訓來諷諫當朝統治者戒奢愛民,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深刻的思想內涵。
對于歷史上秦始皇是否有修建如此具大的工程至今沒有證據證明,更多的是因這篇文賦而讓世人坐實了。
杜牧以文學爆破權力炫富:大基建、大消費、大拆遷,兩千年后仍是房地產狂飆與資源錯配的鏡像。焦土之嘆,恰似爛尾樓與生態廢墟的預警。
最刺痛的是“后人哀之而不鑒之”,提醒我們:若把歷史當景點打卡,而不清算制度之惡,每一次“復哀”都只是輪回的片頭廣告。
文徵明晚年書寫的此作,更是被視為是人書俱老的典范之作,他巧妙地融入篆隸筆法,使筆觸剛勁有力,字體呈現出瘦勁細長的形態,盡顯剛中帶秀之美。
每一筆都有講究:起筆、收筆、拐彎、頓一下,都做得嚴絲合縫,看著穩,卻又在細節里透出靈動。字的排布也很妙:近看一個個獨立,遠看卻連成一氣。
緊的地方不擠,松的地方不散,既像歐陽詢那樣規矩,又像顏真卿那樣寬展,還帶一點黃庭堅的瀟灑,端端正正卻不死板。
整幅字行距疏、字距密,黑白對比鮮明,一口氣寫下來卻不亂。風格上,他把晉唐人的古雅和自己溫潤老到的味道合在一起,看上去既古又新。這幅字寫的是《阿房宮賦》,文辭大氣,書法也壓得住,兩相得宜,難怪直到今天仍是學書人心里的寶貝。
對于文徵明的書法向來是比較推崇的,其一是他的字 瘦勁如松,端莊里藏著靈動,一筆一畫都是歲月磨出的溫潤鋒芒。其二是他的人品一生溫厚謙和,如他的字,鋒芒全收進骨子里的端方與從容。
對于他此作各位看官有何想法呢,歡迎留言交流喲!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