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淮海平原的田野上,一粒粒種子正經歷著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 “蛻變”。在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南京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正通過基因測序技術篩選大豆優良株系,華升農業的智慧農業平臺實時監測著萬畝示范田的土壤墑情……這里既是全國旱糧作物育種創新的前沿陣地,也是我國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縮影。
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內,工作人員通過智慧農業平臺監測農田
產學研融合 筑牢種業創新“強磁場”
在宿州市國家現代農業園區一片占地近萬畝的實驗田里,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王源超正帶領團隊測量大豆株高?!斑@塊示范田的‘南農77’畝產有望突破350公斤,比當地傳統品種增產近60%。”他手中的記錄本上,記錄的數據勾勒出種業科技的突破軌跡。
作為黃淮海區域核心育種區,宿州市近年來以種業科技谷為載體,構建起“高校+企業+基地”的創新生態。南京農業大學大豆生物育種中心、中國農業大學玉米改良分中心等10余個科研平臺相繼落戶,200余名專家學者扎根田間。
四年來,已有800余名碩博研究生在這里完成科研實踐,培育出“宿豆051”等20余個國家級主推品種。
在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的實驗室里,安徽華成種業的科研人員正通過基因測序篩選優良株系?!耙劳锌萍脊鹊漠a學研平臺,我們的小麥品種‘華成865’成為黃淮海地區年種植面積超千萬畝的明星品種。” 科研人員說道,“這背后是與高校共享的3萬余份育種材料和12項專利技術。”目前,科技谷已聚集中農發、荃銀等知名種業企業,形成從基因編輯到良種繁育的完整產業鏈,年繁育種子量達15萬噸。
全鏈條賦能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過去憑經驗,現在靠數據?!笔捒h辣椒種植戶陳衛國的手機上,華升智慧農業平臺實時顯示著土壤墑情和病蟲害預警。這個融合物聯網與AI技術的數字化系統,讓辣椒制種畝產提高了20%。在宿州市,像這樣的智慧農田已擴展到9000畝,通過“1庫+1圖+1平臺”架構,實現種子繁育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目前,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的輻射效應正在顯現:宿州市蕭縣、碭山縣的辣椒制種量占全國1/3,其中蕭縣被譽為“中國辣椒制種第一縣”;小麥省審品種占安徽全省1/3,年選育新品種近百個。
此外,在科技谷即將建成的永久性實驗場站,30畝科研用地和280畝示范田已完成平整?!斑@里將成為集育種、教學、展示于一體的‘種業硅谷’?!蹦暇┺r業大學宿州研究院負責人說道,“明年春耕時,我們的高蛋白大豆新品系就能在這里進行規?;瘻y試,蛋白含量穩定在45%以上,將有效破解國產大豆‘卡脖子’難題。”
(記者 唐朝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