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3日訊 眼下正值玉米、大豆、生姜等作物管理的關鍵時期,為保障農作物健康生長,濰坊昌邑市的農業技術人員冒高溫戰酷暑,奔走于田間地頭,為農作物“把脈”,給農民送“良方”,指導農民科學進行田間管理。
龍池鎮馬渠村魏女士打來求助電話,稱其位于村東的40余畝玉米出現滯長分叉、擰芯抽不出新葉、葉片黃化等癥狀,請求農技人員進行指導幫助。7月16日農技人員宮瑞杰、于金山、侯海霞等一大早就來到她家的玉米田,仔細查看玉米性狀,詳細詢問用藥用肥等情況,分析玉米生長異常的原因,并耐心為她釋疑答惑。原來都是因為使用除草劑惹的禍,“噴灑除草劑后,連續多天的高溫致使玉米發生藥害,才出現滯長、分叉等癥狀,前幾天下了雨,癥狀已經有效緩解,所以不要過度擔心。建議你再打一遍葉面肥和蕓苔素,后期水肥管理,促進玉米生長,可以最大限度減輕損失。”宮瑞杰耐心地解釋著,魏女士連連道謝。
7月17日,在柳疃鎮青阜農業綜合體的大豆玉米復合種植試驗田里,農技人員于金山、侯海霞等正在查看玉米、大豆的生長情況,并認真記錄各項數據。于金山介紹說:“為提高復合種植的經濟效益,試驗田里進行了多種模式的對比試驗,并分階段進行數據的收集,以便探索最佳的種植模式。當前玉米處于小喇叭口時期,田間管理至關重要,要注意做好化控,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視實際情況做好病蟲害綜合防治和水肥管理,搭好豐產豐收的架子。”今年青阜農業綜合體承擔了濰坊市大豆玉米復合種植綜合效益提升的試驗工作,復合種植地塊2600畝,試驗田面積200畝,成方連片的大豆和玉米長勢良好,雖然烈日炙烤下,葉片略顯單薄,但隨著旱情的緩解,作物迎來快速成長期,大田里墨綠色的莖葉沙沙作響,生機盎然。
作為生姜的主產區之一,昌邑市的生姜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十萬畝,當前高溫高濕的天氣條件下,如何抓好田間管理?近日,農技人員楊瑤華、宮瑞杰來到了都昌街道南褚村韓慶華的生姜田里,為他介紹著當前生姜的管理要點:“降雨后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造成病害高發,加重害蟲防控難度,應重點做好斑點病、炭疽病等葉部病害及細菌性病害的預防,蟲害應重點防治甜菜夜蛾、鉆心蟲、棉鈴蟲等。”韓慶華連連點頭:生姜種植效益高,管理難度大是不爭的事實,自己雖然種了多年的生姜,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但是農技專家來田間進行技術指導,就像送來了“及時雨”,自己對生姜中后期管理有了更多底氣,今后自己必須學科技、用科技,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目前昌邑市按照“萬人下鄉、穩糧保供”的部署要求,組織農技、植保、土肥、蔬菜、果茶等方面的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做好防暑降溫、病蟲害防控以及防澇排險等工作,借助微信公眾號和辦公平臺等,及時發布天氣、水情、農技指導等方面的信息,普及農業防災減災技術知識,提高農民的科學管理水平,為秋季作物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閃電新聞記者 于剛 通訊員 韓金亮 王靜文 濰坊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