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匯區凌云街道梅隴十一村第二居民區,“民情快辦”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居委干部們扎根社區、為民解憂的真實寫照。近日,兩件暖心事生動展現了基層工作者如何以“走四百”(即居民區“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憂、暖百家心”常態化走訪)為抓手,用速度與溫度托起特殊困難老人的幸福晚年。
司法保護傘:
為失獨夫婦點亮希望之光
??居委干部上門走訪
“走四百”走訪中,居委干部發現失獨夫婦余阿姨和張先生的生活陷入困境——余阿姨因阿爾茨海默病失能失智,張先生年事已高,照料力不從心。
“老先生愁得整夜睡不著,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居委干部回憶道。“民情快辦”機制立即啟動:干部們一邊安撫老人,一邊聯系徐匯法院咨詢流程。得知余阿姨情況特殊,鑒定機構可上門服務,居委干部立即開具證明、協調時間。
鑒定當天,居委干部全程陪同夫婦,耐心地協助余阿姨完成各項檢查和評估。鑒定過程中,居委干部還向鑒定人員詳細介紹了老人的生活狀況和行為表現,為鑒定提供了全面的參考信息。三個月后,法院宣告余阿姨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并指定了監護人。
如今,居委干部們一如既往地定期上門看望老人,為夫婦提供生活協助、醫療護理咨詢等服務,還積極協調社區資源,組織志愿者為老人提供陪伴和關懷。老人的臉上也逐漸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多虧他們跑前跑后,我們的生活才有了保障。”
服務加速度:
94歲孤老告別“認證難”
同樣受益于“民情快辦”的還有94歲的宋阿婆。因社保卡照片年代久遠無法人臉識別,她連日常安眠藥都無法配取。接到求助后,居委干部兵分三路:有人代取藥品,有人提前到事務中心排隊,有人貼心幫阿婆整理發型、引導拍照。
考慮到宋阿婆的身份證照片同樣存在年代久遠的問題,居委干部們索性一并幫助她更換了新的身份證。“阿婆,以后就把居委會當自己家!”干部們的話語讓老人濕了眼眶。不到一天時間,新社保卡和身份證同步辦妥,阿婆攥著證件連連感嘆:“這些孩子比親人還貼心!”
這兩件事正是梅隴十一村第二居民區踐行“民情快辦”的縮影。通過“走四百”主動發現需求,以“零距離”服務精準破題,居委干部們既解決了司法鑒定、身份認證等“關鍵大事”,也辦好了送藥上門、情感陪伴等“暖心小事”,用“馬上辦、貼心辦”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基層治理的深度與溫度。
記者:李芊
編輯:耿潔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